老土不掙錢 作品

第171章 策論濮陽

面對如何抉擇濮陽之地的問題,許攸並沒有著急發表自己的意見,而是向袁紹提議聽一聽旁人的意見。說這話時,許攸看向了袁譚。袁紹自然順著許攸的目光問向自己這個庸庸碌碌的長子。

 袁紹本來是留袁譚在漁陽郡封鎖該地區的,但袁譚多次上表想陪伴父親身邊,因此袁紹在搞定幽州西部的郡縣後便讓張合和袁譚換防了,讓張合在漁陽郡駐守,讓袁譚在自己身邊。

 其實袁紹心裡也清楚,袁譚應該是給不出什麼多好的建議來,但他畢竟是自己的兒子,既然是議論大事自然也得讓他發表一下看法。

 許攸其實這是在使壞,剛剛袁尚的書信和自己的恭維都彰顯了袁尚的優秀和無與倫比的才華,這時把濮陽之地的策論拋給袁譚,無疑是讓袁譚在袁尚的光輝下露怯。讓袁紹更加強烈的對比一下長子和三子之間的差距!

 原本袁譚是不想發言的,他也不是傻子,知道自己不該在弟弟袁尚的光輝下說無準備之話。但可惡許攸就是這麼令人厭惡的把自己推到眾人之前,父帥的目光之下,強行把自己和三弟袁尚做對比!

 袁譚一時間也不知道如何回答濮陽之地的問題,嘴上有些支支吾吾。導致父帥袁紹以及身旁的眾人,面對著袁譚的猶豫和無能,心中不禁感到一絲無奈和失望。

 雖然袁尚不在大帳之內,但是遠在千里之外的袁尚的確能夠秒殺袁譚。這一點即便是支持袁譚的辛評辛毗也是如此想的,卻又無能為力。作為謀士辛評辛毗兄弟倆可以為袁譚出謀劃策,但是卻無法彌補袁譚本身的庸碌無能。

 袁譚無論是現在還是在原史中都是一個沒有戰略的庸才,空有野心並無韜略。

 在原史中,袁譚更是一個打不過袁尚後向殺父仇人曹操投降之人,卻反被曹操嘲諷,且將計就計一舉擊垮袁譚和袁尚兄弟二人。

 當時很多河北的將領和名仕都對袁譚的行為十分失望,甚至他作為人子的節操都沒有。袁紹敗亡都是曹操造成的,袁譚竟然向曹操投降,並央求曹操攻打袁尚。

 最初,袁譚在面對曹操的進攻時,就表現出了優柔寡斷、缺乏決斷力的弱點。他不僅無法有效地組織抵禦,還因為內鬥和爭權奪利而分裂了冀州勢力,最終被曹操利用、擊敗。這種背叛和軟弱的行為讓他失去了人心和戰爭的主動權。

 此時的袁譚看到父帥眼中失望的神色,不免心中懊惱,因此也顧不得許多,有什麼便說什麼了。袁譚的特點便是短視和狹隘,他的戰略眼光確實暴露出了他的無能和軟弱。他只顧眼前的短期利益,缺乏長遠規劃和全局觀念,導致了他在關鍵時刻會做出錯誤的決策,最終影響了整個冀州勢力的命運。

 袁譚認為當前袁氏一族應該佔領曹操的濮陽之地,畢竟白撿的便宜怎能不要。但他只是想著佔領重要地盤,卻沒有做好與呂布開戰的準備。他主張坐等袁術和呂布打敗曹操。

 道理倒是也有,袁氏大軍剛剛攻打完幽州,人困馬乏需要休整。所以進行所謂的坐山觀虎鬥。

 雖然都是在說戰略設想,但是袁譚給人的感覺就是那種小人的嘴臉,佔一點蠅頭小利,之後枉顧世間風評,一副小家子氣。這點讓袁紹十分不滿。雖然袁尚給的策略可以說得上是陰謀詭計,但是計謀精妙且整個實施過程會是轟轟烈烈,浩浩蕩蕩。此乃兵法。而袁譚給的分析更像是貪利小人,他的謀略和袁尚根本就是不在一個層面上。

 何況袁紹十分不滿意袁譚分析中的只佔濮陽而不攻打徐州!要知道袁紹胃口是很大的!他是有稱帝野心的人,好不容易曹操給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可以讓自己把手伸到中原地區,他豈會只是一旁看戲?何況徐州乃是富饒之地,別看徐州土地面積不大但是物產卻比大它很多冀州差不多!對於袁紹來說是一塊大肥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