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質量和數量之爭(第2頁)

 講個笑話,2007年,丹麥林業部門出具報告:“海軍部,你們兩百年前種下的九萬棵橡樹已經可以用了。”

 1807年種的……

 這些都是前期的準備工作,相當耗費時間。

 材料準備好了之後,首先要鋪設龍骨,然後是搭建船肋骨、隔艙板和船殼板。

 木質船體都是榫卯結構,各種構件之間的板縫、釘、栓、孔眼等等,多如牛毛。

 如果不處理這些,漏水是必然的。

 捻工就出現了,捻工的工作就是給船體的各種縫隙進行捻縫。

 用麻筋和膩子進行捻縫,俗稱兩灰一麻,有時候甚至需要三灰二麻。

 麻筋一般都是用麻絲,膩子則是用桐油與石灰混合而成的。

 (如果不理解什麼是膩子,可以想象一下幼兒園小朋友們玩的彩泥。)

 還還不算完工!

 捻縫完成後,要在船體內外分多次塗抹桐油,以及用來防腐的秀油。

 油分要充分滲入木材纖維內部,凝固成一層油膜狀的保護層。

 這樣一艘船才算完工。

 船造好之後,就該下水了。

 一種辦法是在船塢裡開閘放水,待到水灌滿之後,讓船浮起來順著水渠漂浮著下水。

 另一種是在一個稍微有些坡度的斜坡上鋪設原木,讓造好的船隻靠著自身重力慢慢下水。

 宋朝已經出現尖底船,史書記載:“上平如衡,下側如刀,貴其可以破浪而行。”

 尖底設計配合水密艙技術,這樣的船適合在海洋上航行。平底船一般都在內河或者海岸行駛。

 可見宋朝造船業是相當發達的,但是也要看在宋朝的什麼時期了。

 驢車皇帝時期,據載,官方一年能造船三千餘艘。真宗皇帝年間,一年時間造船也有近三千艘。

 這是宋朝初年的事情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各種材料準備充足。

 只要有人,有錢,造船肯定快得很。

 你沒有錢,造造停停,十年二十年你也造不出來一艘海船。

 當然了,造船也可以速成。從選材到完工下水,兩三個月就能搞定。

 這就好比,後世跑運輸的,花費巨資買一臺質量超好的卡車,賣車的人說了,這車質量槓槓的,可以跑十年不壞。

 前提是不超載,不跑爛路。可是等十年後,尾氣不達標了,被強制報廢。

 別個用不到三分之一的錢買一臺便宜車,天天超載,天天跑爛路,三年後直接報廢不要了。

 道理就這麼簡單,就看你怎樣取捨了。

 木材光是泡水、陰乾就耗費好幾年時間,這樣造出來的船用上幾十年,甚至可以達到千年不腐都是可以的。

 這屬於精緻完美主義者做的事情。

 時不我待的情況下,就需要變通。

 就比如後世那次大戰中,t-34坦克和虎式坦克的爭鋒。

 便宜貨雖然戰損率很高,但是好處是補充能力強啊,前面被打爛一輛,後面能造出來兩輛來。相反,精緻貨由於補充太難,損失一輛可就真少一輛了。

 世界上沒有最好的裝備,更沒有無敵的裝備,關鍵問題是能否揚長避短,或者說揚長補短。

 況且船舶造好了不等於完事了,定期維護非常關鍵。

 船造得好,不如維護保養做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