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質量和數量之爭

陳宜中年少家貧,但人家學習好,按照後世的說法是個學霸級的好學生,也是靠著讀書改變命運的典範。長大之後身居南宋右丞相高位,卻善於逃跑,並且以逃跑載入史冊。

 先是奏請謝太后遷都,就在臨安投降之前從臨安跑到清澳,又從清澳跑到榕城(今福州),再從榕城跑到井澳(今廣東橫琴島),然後又跑到占城(今越南),看到元軍攻打越南,最後攜家帶口又跑到暹羅(今泰國)。

 清澳地屬溫州,但具體在什麼地方,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有說是今浙江溫州洞頭區北大門島的。

 但後世根據《青山陳氏宗譜》,認定宋朝時期的清澳應當屬於溫州市龍灣區青山村一帶。

 《青山陳氏宗譜》中明確記載了這麼一句話:“青奧即今之青山也,青山為與權公舊遊地,其後守益公遷居青山,亦繼與權公之志也。”

 (陳宜中,字與權)

 南宋末年,崖山海戰之前,陳宜中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不僅是南宋朝廷找不到他,甚至到了後來連滅亡南宋的張弘範都無法捉到他。

 自己人找不到,敵人更找不到。

 可以說陳宜中的一生跑出了境界,跑出了高度,跑上了人生的巔峰。

 陳宜中屬於平時慷慨陳詞之人,到了關鍵時刻連謝太后(謝道清)都敢放鴿子。

 而且在事後,連謝太后都不敢處置,只能自己生悶氣。由此可見,南宋到了何種地步。

 亡國的前夜……

 現在滿朝文武是再也沒有人提及陳宜中此人了,用趙昺的話,留的住人,留不住心,追回來又有何用?

 天要下雨娘要家人,隨他去吧。

 生活中也是這樣,玩嘴的永遠不可信。

 “文相公,在瓊州成立第三海軍,戰船是否夠用?”趙昺問道。

 “回官家,瓊州除了馬尚書的船隊,已經少有大船可用了,以瓊州的情況來看可以說困難重重。”文天祥臉色凝重地講述著。

 “昌江船廠如何了?”

 “回官家,昌江船廠的情況也不容樂觀,造一艘福船至少需要五年時間。這其中大部分時間都消耗在木材的浸泡過程中。”文天祥無奈地回答道。

 造船用的木材除了需要選擇質量好的硬木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放在水中浸泡。這個過程至少需要兩年的時間,而且是絕不能省略的一個過程。

 其次,再把浸泡過的木材慢慢陰乾,而不是曬乾。

 這個過程又需要數月或者數年之久。甚至有些情況也需要十年以上的陰乾處理才行。

 一泡,二陰,都需要兩到三年左右的時間,這還是“速成”。

 原木泡在水裡能釋放原木的生長應力,阻斷腐朽菌和蛀蟲的生存條件,還可以釋放木材中的油脂。

 至於說為什麼要陰乾而不是曬乾,原因也很簡單,陰乾的木頭,其細胞的膨脹和收縮變化比較緩慢,不易開裂,這樣造出來的戰船才能更加堅固。

 而曬乾的容易開裂,古代都是木質的戰船,龍骨開裂那可不是鬧著玩的。

 而且樹種也很重要,可不是什麼樹都可以造戰船的。

 一棵可以用來造船的大樹,至少需要百年甚至數百年的生長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