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知讓 作品

第10章 到 任

裴語遲接受任命後,他第一時間著手籌建新的部門。

 他設計了部門的框架結構,在部門設置和人員配置上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和創新。

 在選擇人員時,裴語遲的用人之道讓大家刮目相看。他打破常規,看重那些老實勤奮,孜孜以求的老員工;看重那些學歷不高,經驗不足,但專注學習的新員工;看重那些性格內向,不善言談,卻努力鑽研業務的基層員工……

 在裴語遲眼中,這些人身上都蘊含著一種強烈的上進心和渴望被重視的內在動力。

 他更看重員工的工作態度,責任心和成長潛力,而不是僅僅憑藉資歷,關係進行選擇。

 裴語遲的用人觀念中,每個員工都應該有發揮才能,獲得認可的機會。

 當這些平日裡不被重用的員工收到被選拔進入核心部門的通知時,無論是自己還是家人,都感到極其意外。

 雖然他們中間許多人因為缺乏自信,對未來的工作充滿忐忑。但更多的是一種油然而生的感激,責任和決心。希望通過以自身的努力來回報這樣一份知遇之恩。

 進入新的崗位後,這些員工表現出極大的工作熱情,他們努力學習,與人交流,主動承擔更多工作,充滿了幹勁和鬥志。

 裴語遲深信,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價值,他堅定不移地給予這些被忽略的群體充分發揮自己的機會。

 鼓勵大家敢於承擔責任,勇於嘗試。通過在新的部門進行強化培訓和磨礪,讓員工的潛力從根本上得到開發,這極大增強了組織的凝聚力。

 原本人與人之間存在的能力差距,變成了一種互補的認知,每個人都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發揮所長。

 這種正向的觀念被賦予到工作中,團隊由單打獨鬥的個體,轉變為具有共同目標的利益共同體,從“卷”發展成為一種共贏。

 改革讓員工形成了集體榮譽感和命運共同體意識,使工作發展成為一項事業,而非僅僅是一種謀生手段。

 裴語遲的改革,不僅僅是改變制度和流程,更賦予了對人性的理解與挖掘。

 他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才華和潛力,每個人的努力都應該被看見和賦予意義。

 他常說,就像木桶理論,木桶的容量由最短的板決定,組織的發展也取決於每個員工能力的發揮。

 在他心中,只有當組織能讓最小的微光同樣閃耀,這才是組織存在的意義。

 隨著人員逐漸到位,裴語遲制定詳盡工作路線圖。他每天早上召集人員開會,甚至從零開始培訓工作方法,其他時間和各部門深入溝通,每日工作下班前再與部門人員一同覆盤工作,在他指導下,除了特殊崗位,加班的情況少了,其他部門見狀無不豔羨不已。

 裴語遲很快就看出,大家的工作態度和能力參差不齊。年輕人熱情主動但經驗欠缺,需要經常給予指導。

 老同志雖然工作情緒穩定,但是思維保守,需要經常激發其工作積極性。

 有些人員雖然工作效率很高,但是過於注重個人成績,需要培養其團隊合作精神。

 有同事在會議上直接質疑裴語遲的指導方向,也有的只在背後嚼舌根。

 裴語遲一方面嚴厲批評這種行為,一方面也耐心地跟不同的人解釋自己的想法。

 裴語遲和每個人談心,瞭解他們的工作情況,經常組織人員一起討論工作,讓大家有更多互動的機會,贏得更多的理解與支持。

 漸漸地,改革方案實施工作委員會組織搭建工作基本完成,真正的方案落實工作才剛剛展開……

 然而,改革從來就不是一蹴而就。

 在體制改革的初期,由於大家對新政策的理解不一,執行起來也有偏差。

 許多創新舉措與員工的慣性思維格格不入,大家在具體操作上經驗不足,需要時間去適應和磨合。

 另外,改革必然會觸碰一些人的既得利益,這些人會反對改革,阻礙政策落實。

 因此,改革的落實效果參差不齊,有的部門改革明顯,有的部門只是去應付走過場,表面化程度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