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遼東大學2(第2頁)

 在場的不少老師,神情複雜,作為從小接受儒家教育的他們,此時,也不知這是好還是壞?

 和老師不同的是,在場1000多名學生人人激動不已。

 很多人站了起來,互相擁抱問候。

 人們眼角掛著淚水。

 在場的人,基本過得都比平民百姓好。

 但,這些家族“庶子”也受盡了家族的欺壓,尤其是“嫡子”的欺壓,此時,他們好像看到了一片新天地。

 寒門學子看到了出頭之日,不用再去抱世家豪族的大腿就能有一番作為。

 因選擇院校擔心被人瞧不起而不敢堅持心中信念的人,釋然了,他們敢於堅持自己心中的理想。

 此時的辯論壇已經成為了歡樂的海洋。

 學子們興奮激動的表情,落在了在座老師們的眼裡。

 老師也是人,也吃五穀雜糧,也有血有肉,也有喜怒哀樂。

 此時的老師們,心情由負雜逐漸變得堅定。

 “對於學術,我們只有一個前提:利國利民。

 在這個前提下,學術是自由的。”劉恢的話還在繼續

 “今天,因為場地不夠沒有前來的同學,請大家轉告他們。

 你們都是一樣的,你們所有人都是我們未來的希望。

 接下來幾年的遼東求學生活,註定是枯燥艱辛的。

 希望幾年後,大家都有所得。

 當若干年以後,子孫後代問你們時,你們都可以驕傲的說,我曾經做過什麼?我因為是一個遼東人而驕傲自豪。

 ……”

 臺下的掌聲,讓劉恢明白,家國思想在逐漸形成。

 這是一個勤勞的民族,他們不應該過得如此艱辛;

 這是一個智慧的民族,他們應該有更多發明創造,貢獻於人類;

 這是一個善良的民族,不應該被壓榨,不應該成為少數人的工具。

 這些話,劉恢在心中無數遍的嘶吼。

 華夏幾千年,真正大發展的就是春秋戰國時期。

 軍事、學術、政治等都進行了大發展。

 為何是歐洲會成為未來現代科技的誕生地?而不是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