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紅顏禍水


                 話說姚閔不顧眾人勸阻,帶著四十萬齊國大軍,浩浩蕩蕩的來到了黃河以北,安營紮寨,黃河乃伊水洛水匯聚而成,然後再流入黃河。

  洛陽已近在咫尺,姚閔心中那叫一個激動啊,他立刻命人造船,半月時間,數百艘簡易小船已經拼造完成,另有數千竹筏也捆紮完畢。

  因為姚閔選的是黃河最窄的那一段,大約兩岸只隔了三四十米,若是水性好的人,直接便可游過去,可惜他的兵營裡都是北方人,幾乎都是旱鴨子,所以要渡河,必須有船或者竹筏。

  姚閔下令,命兩萬先鋒先行渡河,誰知,船隻和竹筏才到河中心,便有許多暗箭射來,兩萬士兵大多不通水性,在水中央又逃無可逃,幾乎全軍覆滅。

  此時趙睿的軍旗才高高的舉了起來,原來,趙睿的部隊早已埋伏在黃河以南,只等他們造完船過河,兩萬先鋒,不過是趙睿小試牛刀而已。

  姚閔初戰便敗,卻毫不氣餒,這兩萬先鋒原本就是他用來試探敵情的,他已經在暗中製造大船,到時有十艘大船做先鋒,擋在前面,身後再跟數千艘小船和竹筏,定能平安渡過河去。

  計劃雖好,但有一個實際問題,那就是製造大船所需時間太久,非一兩個月不可能完成,而四十萬大軍,每耗一天,所需糧草巨大,如同每日剜下國庫一塊肉,可又沒有別的更好的辦法。於是,他只能將大軍停駐在黃河以北,督促工匠加緊造船。

  就在這樣過了十餘日,姚閔一直按兵不動,反倒是趙睿似乎等得有些不耐煩了,竟派了一個使者,送了一封信,大致的意思是,你千里迢迢的帶兵過來,現在駐紮在黃河一岸不動了,是幾個意思,兩國軍隊現在隔岸對峙,這哪裡是要打仗的態度,能不能痛痛快快的打一仗!

  信中,趙睿已經猜到他們沒有足夠的船隻可以渡河,於是很天才的提議,既然姚閔無法渡河,那就由他來渡河,然後和姚閔痛痛快快的打一仗,但前提是,姚閔必須退軍二十里,防止趙睿的軍隊在渡河期間,遭到姚閔部隊的暗箭。

  姚閔立刻召集眾將商議,大部分的將領都反對後撤,他們認為,只有守住黃河,等船隻造好了再進攻,才是最穩妥的方法,畢竟自己這一方是傾舉國之兵力,在實力上要勝過趙睿的二十萬守軍。九九小說

  但是姚閔卻沒什麼耐心再等待了,覺得這是一個速戰速決的機會,軍隊只要稍微後退一點,等趙睿的部隊渡河渡過一半的時候,再以鐵騎攻擊他們,將他們打一個措手不及。

  姚閔的同胞弟弟,豫王姚修,也是這次攻魏的主將之一,他和姚閔一樣,看到信後高興壞了,覺得趙睿不愧是一介武夫,只知道打打殺殺,連這麼愚蠢的計策都會想出來,他們大軍有四十萬之眾,趙睿手中的軍隊頂多也就二十萬,就算真的在戰場上廝殺,那也是他們佔優勢。

  其實姚閔兄弟的想法也不能說有錯,半渡而擊,歷來為古代兵家所推崇,自古以來有許多成功的先例。

  可惜這次姚閔率領了四十萬兵馬,許多都是臨時徵召的新兵,並無實戰經驗,而統軍的將領又是姚閔這種長期不打仗的人。

  如果齊國的軍隊全都是訓練有素的老兵,統軍的將領若是司徒克或者狄璋這種久經戰爭的名將,也許這種‘’收回來再打出去'’的策略還是勝算。

  但齊國軍隊人數那麼多,多達四十萬,成分有很複雜,有老兵,有新兵,還有各種北方少數民族,有柔然人,有鮮卑人,有匈奴人,有羌人,文化各不相同,本就極考驗將領的統兵能力和執行能力。而姚閔兄弟又都是莽夫,將這個戰略想的太過簡單。

  更糟糕的是,由於姚閔急於求成,在還沒有做好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居然就倉促地下令部隊後撤了,於是這一決定很快就產生了災難性的後果。

  除了少數幾個高階位的將領知道趙睿的軍隊並沒有攻擊,自己是主動撤退外,後面的絕大多數士兵甚至軍官都完全不明白是怎麼回事,既不知道為什麼要後退,也不知道要退到哪裡,更不知道前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一時間,人人都惶恐不安,個個都心神不寧。

  司徒翊父子之前安插在軍隊裡的細作看到這一幕,知道機會來了,各個營裡都有人在那邊大喊:不好了!齊兵敗了!快跑啊!

  謠言很快就在軍隊裡傳開,一傳十十傳百,並且速度之快,傳播範圍之廣,令人咋舌,幾乎兩個時辰之內,齊國士兵紛紛恍然大悟:怪不得大家都在往回跑,原來真相是這樣的,前面打了敗仗!

  於是那些為數眾多的新兵更是驚慌失措,他們全都爭先恐後的四處奔逃。

  在新兵的衝擊下,即使是訓練有素的老兵也難以保持陣型,只能身不由己地被裹挾著往後退。

  齊軍頓時亂做一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