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封臣 作品

第113章 馬踏青苗病倒破廟(第2頁)

 按一下他們學,咱不表,再說秦雄和孟氏。哎喲,孩子帶走之後,夫妻倆哭了幾個月,那能捨得孩子嗎?知道近在咫尺,但是不能相認。有的時候,想得鬧心,還真想跑到獅吼寺把孩子給拎出來,說:“我們不學了!”但是,都被理智給控制住了——讓孩子去學吧,回來幹嘛呀?跟我們夫妻倆吃苦啊,那何必呢?不如讓孩子學一身文武藝,未來報效國家,博個一官半職,那我們不就改換門庭了嗎?

 那我們現在怎麼辦呢?孩子遲早得回來,我們得為孩子打拼呢!中國的父母不就這樣嗎?活著一輩子全為孩子了。好好地種地,多打糧食,多換錢,換錢存起來,未來給孩子娶媳婦兒。

 就這麼著,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一晃十多年過去了。秦雄發現,靠著種地很難致富。說勤勞致富,勤勞致富,今天可以,古代夠嗆啊。這種地全靠天吃飯,趕上好年,還能多打點糧食;趕上災年,有的時候,顆粒無收啊。哎呀,看來靠種地賺錢太慢。怎麼辦?做生意吧。那做什麼生意呢?經過秦雄不斷的挑選試驗,最後,選擇了一個職業,幹嘛?販馬!

 因為,他居住的地方是隋朝的邊疆。往北我們說了是突厥遊牧民族,盛產良馬,把這邊的馬買了往內地販,內地缺少良馬,就可以從中賺取差價。從那開始,秦雄就販起馬來了。

 別說,販了幾回,還掙了點錢。開始,一匹、兩匹的販,就在幽州、幽州邊上這一代賣。賣了,掙點錢就回來。然後,再買馬。後來,慢慢的銀子也積攢多了,買馬的數量也越來越多,販馬的距離也越來越長。一直到兩年多前,這一回,秦雄把自己掙的所有的錢全押上了,買了十二匹良馬。往哪犯?聽人說了,現在山東一帶比較缺馬,在那個地方的馬市,馬的價格比較高。於是,秦雄就帶著這十二匹馬來到了山東。當然,到山東先去齊州了,想到那裡轉手把十二匹馬賣了,賺一筆大價錢。

 但沒想到,到這裡也倒黴,正趕上麥苗往上拔穗的時候。秦雄趕著馬在田間經過。忽然間,從麥地裡就驚起了一隻鵓鴿。這鵓鴿咕嚕咕嚕一飛,馬不知道啊,猛然間出來這麼一動物,一匹馬當時就驚了,掙脫韁繩,“啪!”它就跑了。這馬一跑,其他的馬也驚了,四散跑開,“咵咵咵……”哎喲,可把秦雄給急壞了,拉了這匹,找不到那匹。最後十二匹馬,勉強找回來五匹,其它的不知所蹤了。但是,這一片的麥地可給人家踐踏壞了。

 那有看田的佃戶,一看,趕緊把秦雄就給抓住了:“不能走了!把我們的青苗給踏壞了!你早來倆月,都不怕踏。”怎麼?冬天的麥子不怕踏呀?你看我們河南馬街,每年的正月十一、十二、十三召開馬街書會,說書的全過去。那是一個民間說書的盛會。在什麼地方開呀?就在田地裡開。我參加過多次。經常有朋友問我:“他們在田地裡開,不都把田地裡的那些麥苗全踩壞了嗎?那明年還有收成嗎?明年得減產多少啊。”問問題的這些朋友大部分住在城裡,他不瞭解農村,他不知道農活。這個過冬的小麥不怕踩、不怕踏。您把它踩扁乎了,踏到泥裡了,它也死不了。來年開春,您看吧,長勢更旺。而且,不怕下雪覆蓋。蓋多厚的雪,這麥子沒事兒。甚至老百姓還有一句諺語:“今冬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呀。冬天越下雪越好。但是有一節,開了春,這個麥子別往上拔杆兒,一拔杆兒,再來一場雪,那就是災了,這麥子非凍死不可。所以,我們現在為什麼怕暖冬啊?這冬天不冷,氣候反常,它暖和,地裡麥子嗚嗚地往上瘋長。到了第二年,來場倒春寒,一下雪,得了!拔出杆的麥子全凍死了。所以,“該冷不冷,該熱不熱,五穀不生”啊,這也是中國諺語。那麼,秦雄早兩個月來,這麥子還是冬小麥呢,還沒往外拔杆呢,馬踩上去、踏上去沒關係。現在不行啊,現在正往上拔杆抽穗呢,你這麼一踏,一大片麥子,一大片麥子就給人踏下去了。其實說實話,緊踏能踏多少呢?但是,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

 這一片土地都屬於一個姓劉的財主。劉財主聞訊趕到現場,一聽秦雄的話音,哦,外地人。“踩了我的東西了,甭走了!”

 “怎麼?”

 “賠我的麥苗!”

 “那賠多少錢呢?”

 “多少錢?紋銀五十兩!”

 “多,多少錢?!”

 “紋銀五十兩!這還算少了呢。”

 秦雄說:“你這不是獅子大張嘴嗎?我,我這馬緊踏能踏多少啊?咱不說馬踏多少,就算你的所有,這不管多少畝的麥子,全成熟了,全豐收了,全打上麥粒兒,你到集市上去賣,你能賣五十兩銀子嗎?你這不是訛我嗎?”

 “哎呀!”劉財主一聽,“你踩了我的麥苗了,你還說我訛你?給我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