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瑪聯盟 作品

第345章 穩中向好(第2頁)

 彼得決定恢復賽馬這一體育項目,要在競技場的遺址上修建一座賽馬場。並且整個城市的基礎設施也要翻修,加拉塔也得擴張一倍,不然住不下了。

 除了建設,軍事也是錢的大項。步兵、騎兵、炮兵、海軍都需要錢,特別是炮兵,火炮的製造已經讓工廠兩次擴建,彼得專門將炮兵從步兵裡分出來,將其成為一個獨立的兵種。根據參政院的最新決定,每座城市城堡都需要裝備火炮,從10門到60門不等,君士坦丁堡和布庫爾耶什蒂等中大型城市會裝備150門左右的火炮。

 海軍也需要裝備火炮和希臘火防身,這些需求帶動了軍事工業的發展。硝石、硫磺等原料需求飆升,統一的指揮系統讓國家統籌資源的能力增加,這也是羅馬和其他國家不一樣的地方。

 戰爭離不開錢糧,彼得在各地囤積物資準備打持久戰。前線的士兵和民兵也進行訓練,只要其他地方沒有意外,那羅馬就可以與奧斯曼決一死戰。

 在米爾恰治理和彼得攝政中,波雅爾會議也發揮自己的作用。之前的首都政變和叛國案件處理了一批舊貴族,下議院忠誠於皇帝,上議院也被皇帝緊緊的抓在手裡。他們雖然沒有權利批准法律什麼的,但作為了解各地民意和諮詢機構,一些貴族可以藉著身份來影響政府決策。

 下議院領袖維克托將一份98人的簽名書遞交給彼得,希望能夠政府促進經濟增長,並且向西地中海擴張貿易。彼得答應了,向西地中海的商業開始發展。

 同時參政院做出來一切決定會議也都會批准,比如與阿拉貢簽訂的條約就一致通過。還有就是對奧斯曼和馬穆魯克的整軍備戰,在安納托利亞居住的代表在會議上呼籲皇帝需要滅亡奧斯曼,這樣帝國才能長久。

 波雅爾會議實際上是承接了東羅馬的元老院,是帝國的一個機構,但沒有實權。而有了一個能夠辯論的地方,那些吵著要權利的布爾喬亞們也消停了下來,天天在議院裡爭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