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瑪聯盟 作品

第345章 穩中向好


 而在東印度公司承包明日貿易一段時間後,還有一個國家找了上來,希望能承包他們和日本之間的貿易,這個這個國家就是朝鮮。

 洪武末年,日本的足利義滿接受李氏朝鮮方面取締倭寇的要求並與之建立國交。日朝貿易由此建立,不僅幕府,守護大名、地方豪族與商人皆積極參與,故貿易繁盛。日本向朝鮮輸出的物品有從對南方的貿易獲得的蘇木(紅色染料的原料)與香木(芳香木材如檀香)等,類似於明日貿易。朝鮮向日本輸出的物品有、朝鮮人參、大藏經的經典版本等。不僅為一般民眾用於製衣,也被戰國大名用於製作軍服。

 日朝貿易導致居住朝鮮半島的日本人增多,因此朝鮮在“三浦”設置倭館以安置管轄之,以與倭寇區別。但由於貿易的活躍進行,走私也逐漸增多,故朝鮮官僚開始強化對居留的日本人的管制。

 聽聞宗主國將與日本之間的貿易承包給

 對於這個請求,梅森也痛快的答應下來。誰會和錢過不去呀,朝鮮允許他在釜山開設商館,每年也是交出貿易額的十分之一作為稅收。

 而從南洋向北的船隻是一艘接著一艘,他們載著國外的香料、硫磺等貨物在寧波出售,又大量購買瓷器、茶葉等運輸海外。在開放港口的頭十天,市舶司就賺取錢財11萬兩白銀。可見貿易興盛。

 不過東亞距離羅馬還是遠了,貿易紅利暫時沒有吃到,但就靠從淡馬錫到君士坦丁堡之間的航路,他們也能過的不錯。總共88萬列伊的收入被送到總部。

 公司終於看見錢了,他們上交給政府9萬列伊,彼得分紅25萬。如此多的金額還僅僅是與印度和其他的地方的貿易稅收,要是將東方加上還真不知道有多少。

 君士坦丁堡開始大建設,包括那些損毀的建築重新修復。預計費資金250萬列伊,這讓巴蒂斯特感到壓力山大,不過為了減輕壓力,還是先將40萬列伊交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