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柴擔水 作品

第四十四章 不許提問(第2頁)

  他要麼想獲得實在的利益,要麼想獲得別人的肯定,要麼想尋求自己的心裡慰藉。

  人們做每一件事,不論旁人覺得對錯,他自己本身都是有理由的。而且一定是自己認為是對的事情,才會去做。

  如果你非要和我抬槓,難道真的就沒有做事不存私心雜念的嗎?

  我的回答是:這種人少之又少,但也許還是真的會有。

  以這種方式做事的,一般有兩種人。

  一種是真的不存任何的私心雜念,做事遵從本心,不圖回報,那種人大隱隱於鬧市,他就根本不會被你發現。

  另一種就是孩子,就像張海燕小時候當勞動委員,搶著去幫別的班小朋友打掃衛生。

  這樣的孩子,在成人的眼裡,那就是天真幼稚!

  作為成年人,只要做事前想一想,做這件事會不會侵害到別人的利益?侵害別人利益的事,堅決不能去做,那就很了不起了。

  如果生活在我們周圍的人都是這樣,事前思考一下,那這個社會一定是個和諧的社會了。

  這要求其實不高,但真的是很難做到,這也是整個世界,紛爭不斷的原因吧。

  關於世事無對,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我就不拿犯罪這麼極端的事情舉例了,就說說難民收容問題吧。

  支持接納難民的,當然是正確的,那解決了難民的溫飽問題,給了那些神棄之人一條生路。

  可由此產生的治安等一系列問題,又給原住民帶來了現實的困擾,這到底是孰對孰錯?

  站在不同人的立場,就會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

  人需要換位思考,你要是站在馬國利的立場上看問題,他對張彩霞母女所做的這一切,你覺得是對是錯呢?

  人性是複雜的,哪有什麼絕對的對錯和絕對的公平,這些人世間的是是非非,完全都是根據每個人自身的利益訴求來判別的。

  人們嘴裡常說的所謂公道,是不能用來約束人們,從而使大家形成一個統一的行為準則。

  良好的社會秩序,需要法律和規則來加以約束和保障。

  每個人行事都有他自己的道理,但尊重法律,按規則行事,那才是公理。

  社會應該寬容,只要不妨礙他人的利益,那就應該讓他去做;只要侵害了別人的利益,那就必須堅決加以制止。

  工作中也是這樣,現如今,社會化大生產,要求大家一起分工協作。

  你幹了別人的工作,你以為在助人為樂,可在別人眼裡,你搶了別人的工作,就是搶了別人的飯碗,人家也是會跟你急的。

  張海燕道:娘,我懂你的意思,凡事還是要靠自己。

  張彩霞道:你長大了。

  張海燕聽了,衝母親會心地笑了笑,轉身拿起毛巾,拉過馬大柱,幫他擦拭著臉上的傷口道:柱子哥,我不是你媳婦,不是因為嫌棄你,我們有同一個娘,我們是兄妹,你是我哥哥,我是你妹妹,明白嗎?

  馬大柱傻笑不語。

  張海燕繼續道:我們倆這輩子只能做兄妹,永遠不可能做夫妻的,你瞧,這日子一天天的好起來了,我向你保證,將來一定給你娶一個比我還漂亮的媳婦。

  馬大柱聞言高興地笑著道:成。

  張海燕驚喜,嗔怪地將毛巾輕輕摔在馬大柱的臉上道:呦,原來你挺明白的,不傻啊!

  馬大柱一臉幸福地傻樂起來。

  張海燕板起臉嚴肅道:那你現在就改口,你該叫我什麼?

  馬大柱傻笑道:媳婦。

  張海燕裝做生氣道:還瞎叫!你該叫我什麼?叫妹妹。

  馬大柱:妹妹。

  張海燕道:唉,這還差不多。

  這是馬大柱第一次叫她妹妹,這讓她甚是開心,眾人在一旁都跟著笑了起來。隨著緊張情緒的放鬆下來,注意力便擴散了出去。

  此時的張海燕察覺到在遠處同樣高興的孫曉波,噗嗤一下笑出了聲道:娘,我去海邊走著。

  張彩霞慈愛的望著眼前這個長大到足以保護她的女兒,欣慰道:小心,別曬化了。

  張海燕笑道:知道了。

  說罷,拾起斗笠、紗巾帶上,一個人向海邊走去。孫曉波的魂兒早就被張海燕牽在了手裡,就這麼鬼使神差的跟了過來。

  張海燕來到防波堤上,脫了鞋子,光腳坐下,摘了斗笠和紗巾,目光開始玩弄起兩隻玉藕般的腳丫來,她和她娘當初一樣,沒事的時候就喜歡看她那雙漂亮的腳丫,她經常就這麼一個人來到海邊,坐在這裡一邊玩著腳丫一邊看海,孫曉波走到近前,她看也不看道:坐啊,傻站著幹什麼?

  孫曉波見早已被她發現,尷尬的摸摸鼻子,不知如何是好。

  張海燕抬頭望著孫曉波道:坐呀,傻愣著幹嘛?

  孫曉波只得服從命令,在她身邊坐下。

  張海燕問道:你都看見了?

  孫曉波愣愣道:什麼?

  張海燕生氣道:問你話呢,裝什麼裝。

  孫曉波只得道:嗯。

  張海燕命令道:不許跟別人說!

  孫曉波連忙道:知道,我保證不說。

  倆人沉默,過了一會兒,張海燕道:你就沒話跟我說嗎?

  孫曉波這才醒過悶來,剛要開口就被張海燕連忙攔住道:唉,不許提問題,說點別的。

  孫曉波被這句話噎得半死,爭辯道:為什麼?

  張海燕一副不容置疑的樣子道:不許問就是不許問,沒什麼為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