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加鹽大伯伯 作品

第139章 王莽已窮途末路(第2頁)

 這其實是需要莫大的勇氣才能夠做出決定的,然而,他的改革不僅沒有人會贊成和理解,還收取不到與其的效果,反而會激起在根基未穩之時更大的變亂,更會導致他原來所處王朝各路政治集團的內部分裂。他雖然身為取代西漢的新的統治者,卻不想延續獨尊儒術,接納“君臣父子”等傳統的統治觀念,而是認為古代社會中人人應該平等,只是到了後來,為了私心而互相爭奪,遂發生不平等現象。富人有很多土地,窮人則一無所有。在王莽那秀氣的書生眼中都是不被允許的,即使他們能夠保持自由,然而父子夫婦,終年辛苦耕種,卻不能吃飽。為了改善這種不公平和剷除造成這種不公平的罪惡,王莽的新政府成立後,馬上實施一連串的新社會政策:

 首先,實行土地國有,不準私買私賣,否則處以重罪,恢復古代井田制度。八口以下的家庭耕地不得超過九百畝,超過了的土地一律沒收,或由地主直接分給他的鄰居或家屬。

 其次,將耕地重新分配,沒有土地的農夫由國家分給土地。規定一對夫婦一百畝不滿一百畝的由國家補足。

 在王莽的構想中,實現平等是最為重要的一環,然而每一種改革都不能與當時的社會實際脫節,既不可以超前,亦不可以落後,否則失敗必定成為唯一的結局。

 第三,凍結奴隸制度,雖然王莽沒有馬上廢止,但禁止所有奴隸婢女繼續買賣。不過,這一條和前述兩條疊加起來,便構成了王莽新政的最大威脅,他沒有任何有效的手段去控制喪失既得利益者的反擊。土地國有使地主階級怨恨,禁止奴隸買賣使奴隸主和奴隸販子怨恨,強迫勞動使貴族和一些地痞流氓寄生蟲怨恨,禁止鑄錢使富豪怨恨。而那些最底層的民眾由於組織散亂,沒有任何實力,對王莽的新政構不成大的臂助。

 除此之外,王莽還對勞動力制度、政府貸款制度、貨幣制度、商業制度和稅收制度等方面進行了修訂,儘可能體現出與民平等的想法。但是理想與現實是遙遠的。這一切實現的可能性都很低。

 不過,無可非議的是,王莽不論是為人臣者還是執掌江山之時,都極度機械地迷信制度的能動性,他甚至狂熱地認為“制度確立之後,天下自然太平”。因而其大部分時間都用在改革制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