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加鹽大伯伯 作品

第76章 晁錯枉死


   數天後,丞相、中尉和廷尉等高官一起彈劾晁錯,說晁錯削藩引發吳楚造反,還讓劉啟冒生命危險御駕親征,晁錯留守長安。晁錯大逆不道,為臣無禮,為人不義,該當腰斬,滅族,棄屍鬧事。群臣彈劾晁錯,晁錯卻毫不知情。這是一場被告缺場的審判,這是一場皇帝默然的審判,罪犯晁錯不知道自己將死。

   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正月二十九日,中尉傳晁錯上朝見劉啟。

   晁錯身穿官服,對鏡理裝,穿著仍舊像平常一樣嚴嚴整整。他隨中尉坐車,即將上朝,認為劉啟將與他共商大事。剛到長安鬧市,晁錯被踢下車,劊子手大刀砍落,晁錯的身體由腰部斷為兩段。

   班固:“銳於為國遠慮,而不見身害。”

   蘇軾《晁錯論》:“錯不於此時捐其身,為天下當大難之衝,而制吳楚之命,乃為自全之計,欲使天子自將,而己居守。且賣發七國之難者誰乎?”

   李贄:“若錯但可謂之不善謀身。不可謂之不善謀國也”(《藏書·名臣傳·強主名臣·晁錯轉》)

   蘇軾、李贄等人的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他們漏掉了一個關鍵的問題,那就是漢景帝的態度。

   蘇軾等人或受限於歷史的侷限性,沒有看出君主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或看出來了,卻不能對漢景帝加以評說。畢竟漢景帝是一個皇帝,身為臣子哪怕不是漢朝的臣子也不能妄議君上。

   因此便將晁錯被殺的原因歸於:不謀己身。其實啊,晁錯的死因只有一個:景帝利用他的死榨乾他的最後利用價值。

   晁錯被斬後,劉啟封袁盎為太常,封竇嬰為大將軍。仇人被除,袁盎和竇嬰都很高興。長安城中的賢大夫們爭相攀附袁盎和竇嬰,每天都有幾百輛車馬跟隨他倆。世人的臉就是這樣,可惜晁錯沒看見。

   袁盎以太常的身份、德侯劉通以宗正的身份出使吳國。吳楚聯軍猛攻梁國,久攻不下。一個小小的梁國都不能攻取,吳楚聯軍不過如此,空有聲勢。

   劉通拜見劉濞,要劉濞跪拜受詔,劉濞知道袁盎陪同前來,大笑,問:“我已經是皇帝了,還要跪拜誰?”劉濞欲讓袁盎帶兵西進,袁盎不肯。劉濞派一位都尉領五百士卒圍困袁盎,企圖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