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加鹽大伯伯 作品

第70章 才中魁首---文中牡丹


   唐人劉長卿作了首七律,名叫《長沙過賈誼宅》,既表達對賈誼遭遇的同情,也表達對自身遭遇的憐惜: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賈誼是洛陽人。洛陽牡丹天下一絕,洛陽才子也是天下一絕,賈誼是傑出代表。在漢文帝年間,賈誼是才中魁首,文中牡丹。兩千多年後的今天,賈誼還是才中大才,文中豪文。後人如此推許賈誼,除了他才高外,他的遭遇也是一大原因。賈誼的遭遇,是大才子遭遇的縮影。

   年方十八的賈誼就以背誦《詩》《書》,撰寫文章而聞名洛陽,《過秦論》無人不知。河南郡守吳公聽說賈誼才高,招賈誼於門下,對賈誼寵愛有加。賈誼在吳公處過了幾年大展才華的好日子,然而,天才的日子註定越過越難,除非天才退化為庸才。

   光大漢室,造福於民,這是劉恆發下的宏願。剛登基,劉恆聽說河南政治清明,百姓富足,於是提拔吳公為廷尉。吳公惜才愛才,舉薦賈誼,劉恆便封賈誼為博士。

   於是,賈誼二十出頭便進入了朝廷。此後,每當議論朝中事務,別人總是默不作聲,賈誼卻滔滔不絕。賈誼的每一句話都針鋒刺骨,常常道出朝臣們想說卻又說不出的意見,其中包括木訥的周勃,有勇無謀的灌嬰。賈誼才高如此,劉恆極為賞識,一年多後,破格提為太中大夫。

   被破格提拔後,賈誼很高興,默默立志要展現自己的才華。起初,賈誼只是在朝廷上議論政治,現在,他想要做實事,改革內政。賈誼認為,大漢建都已經二十多年,這二十多年政通人和,局勢穩定,是時候創造自己的風格了。

   賈誼通曉《詩》《書》,對朝臣服飾、禮樂等儒家的那一套都懂。賈誼根據“五德之運”,推算擬定:漢朝應該崇尚黃色,數字用五,官員的稱謂都得依此更改。

   改動一人事小,簡單易行,要改動整個國家,就不單單是繁瑣無比,耗資也頗大。劉恆是個節儉的人,他連皇宮諸人的衣服都捨不得更換,自然不願意費心更改這些無關緊要的東西。所以,劉恆沒通過賈誼的提議。劉恆節儉,的確是好事,但他對百姓的好只是小恩小惠,他並沒有將這種好延長、擴大,在這件事上,他顯然沒有長遠地看待。

   這個建議不行,賈誼又提了一個——更改國家法令,讓列侯們回封國養老。老臣回封地,能削減長安開支,又能驅逐不喜歡的功臣,劉恆何樂而不為?於是,劉恆讓周勃帶頭回封國。

   回封地養老就等於退休,漢朝沒有這個規矩。賈誼被破格提拔,老臣們本已憤憤不平,現在賈誼又想驅逐他們,怎能嚥下這口氣。周勃、灌嬰、馮敬等老臣預謀伺機報復。

   賈誼改革內政,精明能幹,劉恆想提拔賈誼位列公卿,此時賈誼二十六歲。公卿是三公九卿的簡稱,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指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廷尉、太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公卿食祿二千石,是漢朝高官。老臣們聽此追封,個個心生怨恨。於是周勃、灌嬰等老臣聯名上書:“這個洛陽小子,不知天高地厚,專欲擅權,只會壞事。”呂雉擅權的淒厲回聲還飄蕩在大漢朝堂,一提擅權,劉氏子弟無人不驚,何況是文弱的劉恆。

   劉恆知道擅權之禍,也害怕。自此,劉恆日漸疏遠賈誼,最後左遷賈誼為長沙王太傅。

   一路由長安到長沙,要經過湘水。湘水,就是憂國憂民的大詩人屈原投水而死的地方。賈誼一路傷懷,無處發洩,到屈原投水而死之濱,如逢故舊,頓生相愛相惜相慰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