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加鹽大伯伯 作品

第59章 呂后稱制


   權力的祭壇總需要無數無辜的犧牲品。劉盈是無辜的,張皇后更無辜。只因她生不出兒子,就只好裝成個花瓶,聽憑他人的擺弄,任由他人利用。皇宮大得很,呂雉強得很,為了某些目的,必然要犧牲某些東西,張嫣只是恰好成為那個被犧牲的東西。

   劉盈就要不行了,呂雉知道張皇后是無論如何都生不出兒子了,於是只好將張嫣藏到後宮,對外宣稱張皇后懷上了龍種。呂雉將其他後宮女人和劉盈生的兒子抱來,說那就是張皇后生的。為了以防萬一,呂雉將那孩子的母親給殺了。

   劉盈死後,張嫣生的假兒子劉恭繼位稱帝。這位小皇帝年弱無能,所以呂雉便臨朝稱制,意思就是說她行使實際權力。劉盈在位時,呂雉就行使實際權力了,現在當然照樣行使。

   對性格形成影響最大的是後天因素。劉盈無能,他生的兒子不像他。劉恭沒遺傳他父親的懦弱,卻遺傳了他爺爺的剛勁。然而,身在囚籠裡,誰剛硬,誰先折。

   呂雉雖有權力,但總缺乏安全感。劉盈死後,她總結出一個道理,應該將自己的爪牙分佈在關鍵位置。如果當初諸呂手握兵權,身居要員,她就不用狂號乾哭,表演得那麼累。

   呂雉左思右想,覺得諸呂僅僅掌握兵權不夠,一旦發生大事,她的兄弟們撐不起她所構建的大廈。呂雉覺得,只有讓諸呂被封為王,割地而治,才有實力。如果諸呂割地為王,天下有一小半就是呂氏的。有這一小半做根基,就算呂雉去世,呂氏家族也穩如泰山。呂雉下了決定,諸呂必須被封為王,誰擋道,呂雉就讓誰的血填平諸呂受封為王的大道。

   權力慾會給人一種莫名其妙的衝動感,為了權力,就算赴湯蹈火,人也甘願。當年劉邦與朝臣誓約: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曾經誓約的大臣,多半都死了,說話管用的就只有右丞相王陵、左丞相陳平和太尉周勃。

   劉邦不能將兵,但是能將將。這是韓信對劉邦的評價,他看得非常準。劉邦臨死,說了幾句話,竟然將大漢朝廷的方向給劃定了。蕭何死後,曹參接任丞相;曹參死後,丞相一分為二,右丞相王陵,左丞相陳平,周勃為太尉。劉邦擔心王陵不能穩定江山,王陵果然不能。蕭何說對了,知臣莫若主。

   有的人想了再做,有的人做了才想。王陵不知涵養,率性而為,想到什麼就說什麼,是個只知道辦事,不考慮後果的傢伙。他剛聽到呂雉的口風,馬上將劉邦的盟約抬出來,說“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弄得呂雉三分尷尬,七分憤怒。王陵是忠臣,但這樣的忠臣一味蠻幹,必然壞事。

   鑑貌辨色,陳平出頭道:“高祖皇帝平定天下,封他的子孫為王,理所當然;太后曾隨高祖皇帝征戰四方,現在臨朝稱制,想要封自己的兄弟為王,天經地義。我陳平第一個同意。”陳平說完,周勃附和。封諸呂為王,三人投票,兩票通過。呂雉臨朝稱制,諸呂被封王,完全合法。王陵傻眼了,這是怎麼回事他不明白,為什麼陳平會同意這種無理的要求;疑惑之後他更惱怒,陳平竟然忘了高祖皇帝的誓約。

   事後,王陵責備陳平和周勃,說:“當初與高祖皇帝歃血盟誓,你們不在嗎高祖剛死,太后專權,你們就曲意逢迎,看你們死後怎麼去見高祖!”

   “當朝諫諍,我不如你;保全漢朝,延續劉氏血脈,你就不如我。”這是陳平的回答。

   王陵雖耿直,卻並非不講道理。陳平此話,點明瞭事情的要害,將王陵砸醒了。呂雉手掌大權,諸呂穩握兵權,長安是呂氏家族說了算。廷爭只是枉費唇舌,得罪了呂雉,只會因此被貶謫。如果忠心的大臣都被貶了,呂雉就會提拔心腹,如此,朝廷就真是呂氏的了。陳平點破了這一點,王陵無言以對;王陵無言,但已經遲了,他被貶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