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衣唱大風 作品

第40章 礦稅


   第40章 礦稅

   麗江的主要民族是納西族(他們的東巴象形文字很有意思,有興趣的讀友可以搜一下)。納西族只有兩個大姓:一個姓“木”,一個姓“和”。簡言之,姓木的是土司家族,姓和的是平民百姓。

   木姓是朱元璋賜的——再以前,納西族是父子連名。洪武十五年,朱元璋遣義子沐英平定雲南,納西首領阿甲阿得率眾歸附。為了表彰其功,朱元璋從自己的姓氏裡去掉一撇一捺,取了“木”字,賜為姓,於是“阿甲阿得”以後便叫“木得”了。次年,朱元璋再令木得“世襲土官知府,永令防固石門、鎮御蕃韃”。

   the way,雲南麗江的木府有機會可以去看看,值得一看。裡面歷代土司的繪像比較有特點:臉色非黑即白——黑臉的是武將,領過兵打過仗的、白臉的是文臣,太平年月的知府老爺。納西同胞對此的理解很有哲理:領兵打仗,風吹日曬,能不黑嗎?成天在屋子裡讀書,足不出戶,能不白嗎?

   有道理!

   到了谷白樺這一代,谷家早入了軍職,並已在玉龍雪山腳下紮下根。當年十七八歲的谷白樺,因為膽子大,能騎烈馬,被衛指揮使賀世勳看中,提拔做了巡檢。雖然只是個九品,但畢竟算正兒八經的朝廷命官了。

   這一任的土司叫木增(歷史上很有名),也很喜歡小谷。

   在大明內地有“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之說,一般人家看不起軍戶。但少數民族地區,人都很樸實,尤其是崇尚男子氣。木老爺自己在歷史上雖以文名,也是勇武過人——剛襲了土司時年僅十一歲,鄰省的四川鄉城土司(藏族)以為少年可欺,率幾千騎進犯邊寨為掠。少年土司木增慨然曰:“一日縱敵,數世之患”,親帥家將迎戰,“執桴擊鼓,冒矢石以進”,大獲全勝,乘勝追剿殘寇至四川木裡、鄉城並西藏的芒康和鹽井等地!

   時人贊曰:“丈夫未可輕少年”!

   這樣性格的木老爺喜歡谷白樺,也就順理成章了。

   有次從藏邊來了一股流賊,據稱只有六七個,但鬧得動靜挺大,很是騷擾了一番,弄得幾個寨子風聲鶴唳。大明軍警不分,知府衙門裡的捕快不能進山,於是木老爺向賀指揮求助,賀世勳便把任務交給了谷白樺。

   小谷巡檢帶十三人進了山。

   過了半個多月,回來八個,馬背上馱回來六具同伴的屍體。

   活著的八個,人人帶傷。

   掛在馬脖子下面的,是十九級藏邊流賊的首級!

   渾身血塊子把甲衣都粘得解不脫的谷白樺下了馬就開罵:“私娃子喝人(騙人)噻!六七個?日尼&瑪老子被黑的清痛(騙得很慘)!足足十九個,一個沒跑得!”

   雲南邊陲的納西漢子沒那麼多講究,一場大酒,木增老爺和谷白樺把木府的花廳吐得滿地狼藉。再後來,雖然沒有正式任命官職,事實上,白樺若當(納西族的東巴文化裡“勇士”的意思)儼然成了土司知府衙門裡的馬快捕頭,除了軍餉裡的那份皇糧,也同時吃上了六扇門這碗飯。

   麗江瀘沽湖畔的摩梭人是母系氏族社會,有“走婚”的習俗,他們叫做“阿夏”——無論男女,都住在自己母親家。男不娶,女不嫁,感覺情投意合,男性晚上到女性家裡過夜,早上離開,生下的子女由女方撫養。結合自願,分手自由,只要男性不來,或者女性閉門不納,過一陣就算解除了阿夏關係,雙方可另覓心上人。與大多數人想象不同,這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你一生固然可以有很多阿夏,但絕不可同時有兩個——必須在一段感情結束後才可以開始另一段。也有雙方同居共同生活的,等不願在一起了,便各回各家。摩梭人認為,感情是神聖的,與財產,勞動,子女撫養費等沒什麼關係。

   別看木增老爺是納西族,其儒家文化素養超過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漢人:著有七部詩文集,詩作千餘首,曾受封廣西左右布政使!飽讀詩書的木老爺尊崇漢家文化,自己的家族裡當然不會採用這種婚俗。另一方面,邊陲的少數民族又崇尚勇武,沒有內地漢人那些“軍漢算賤業”之類的酸毛病,喜歡谷白樺,便有心思在子侄一輩裡給他挑個媳婦。而後者,在營裡已經積功升了副把總(武職從七品),木老爺也會在土司知府衙門裡給他做妥當安排。更重要的一點,麗江有銅礦!衛所和地方政府都在開採鑄錢,日子過得比較富裕——如果沒有後來的變故,鋪就在谷白樺面前的,將是一條大明體制內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