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芫美 作品

第十六章 大會小會


   年關將近,事務繁忙。和現代社會一樣,快要過年了,會就特別多,也或許是穿越者們把這種風氣帶到了大明。

   姜承志從朝鮮回來,年後還得再去,因此軍機處並沒有安排什麼具體工作,但作為軍機處委員,該參加的會議還是要參加的。

   項紹寬召集了一個會議,主要是討論在新年裡發動攻勢,攻破江北大營、光復揚州城的計劃。參會的不但有軍機處的委員們,還有十幾位將領。人很多,姜承志又對作戰興趣不大,坐在角落裡昏昏欲睡,唯一記得清的,就是開戰時間定在年三十、年初一、年初二之一,到時候視天氣和江面的水文情況再定。

   常鎮業和陸希星召集大家討論增發國債和發行寶鈔的事宜。姜承志對這兩件事都表示支持,不過也提出疑問,歷代發行寶鈔,到最後都會因為準備金不足,超額濫發而導致通貨膨脹,寶鈔價值多有跌到面額千分之一的情況。

   常鎮業則解釋說,本次發行寶鈔,是一次嘗試,總共只發行二十萬兩,大明儲備銀行是有足夠的準備金的。陸希星又說,從他在蘇州、常州一帶調查的情況來看,民間大額交易還是願意用寶鈔的,目前市面上還有少量崇禎年間發行的寶鈔和清朝發行的寶鈔在流通。

   這件事聽上去比較奇怪,尤其是崇禎年的寶鈔,連朝廷信用背書都沒有了,怎麼還會有人用。但其實這又是真實合理的,根據明朝自己的記載,洪武年間朱元璋就發現,居然還有人在使用元朝發行的寶鈔交易。細細追究起來,也不是沒有道理,由於寶鈔的發行機構消失了,寶鈔的流通量不會增加了,所以寶鈔不會再發生貶值了,商人們反而願意使用。

   至於寶鈔本身的製造和防偽,倒是不成問題。清朝在江寧設有鈔局,設備和工人都被軍機處接收了。唯一的問題是作為紙鈔原材料的桑穰儲備不多,所以只能先印製一批大面額的,一千兩和五百兩票面,然後允許民間以舊鈔五百比一、清鈔十比一的比率來兌換新鈔,從而樹立寶鈔的信用。

   許緯辰這邊也有一個重要會議,內容是舟山和金廈的貿易區建設。因為涉及外國人,並且需要改變當地的行政區劃,所以參與的人多一些,軍機處大部分人和六部官員都要參加。

   會上先由回從舟山回來的金和光、吳千帆介紹舟山貿易區的發展情況。吳千帆說,幾年下來,舟山貿易區吸引了大量西洋和南洋的商旅,規模不斷擴大,貨棧已經多達二十七座,貿易區邊界一拓再拓,關稅收入也不斷增長,定永五年不計十二月,已經達到了二百零九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