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小兔 作品

第二百八十一章 以民為本

第283章 以民為本

 東漢立朝伊始,便偏向大地主,漸漸誕生了士族,隨之而來的是土地兼併,平民開始失去土地。

 此時天災連年,人禍不斷,使得本就貧窮的平民百姓紛紛破產,生計無著,他們或淪為佃農,或淪為奴婢,或棄農經商,甚至還不少被迫流亡,成為流民。

 為了求得生存,流民多次舉行起義,黃巾之亂,便是其中的巔峰。

 這被稱為流民一怒天下反,然而起義導致社會連年戰亂,反過來又產生了更多的流民,成為天下所有人都無法逃脫的循環。

 流民之所以產生,主要原因有天災和人禍兩方面,天災造就矛盾,人禍激化矛盾,兩者相生,天下大亂。

 天災即是自然災害,是導致流民產生的直接原因。

 東漢時期是我國曆史上氣候由暖轉寒的時期,氣候漸趨寒冷,自然災害多發。

 東漢一共195年,其中有明確史料記載的災年,竟有119年之多,這一階段的自然災害以多種災害併發為其典型特徵,其中水災、風雹、早災、蝗災較為常見,而且往往同年中兩災、三災並起。

 尤其是漢安帝在位其間十九年,只有一年未見災荒記載,幾乎每年都有數種災害發生,其中最多的一年為延光元年,這年共發生水、旱、震、風、雹、蝗六種災害,整個天下困苦不堪。

 這也是為什麼袁熙讀到這段歷史時,下定決心,一定要儘可能興修農田水利設施的原因。

 所謂風調雨順,完全是看天吃飯,只有人對大自然的改造,才是拯救自身,澤被後世,利在千秋的根本解決辦法。

 自然是美的,百姓也是也是美的,兩者結合而出的昇華之美,便是勞動人民改造自然,從大自然中獲取回報的過程。

 對於自然災害,漢廷可以救災,但是當朝廷不作為,或者無能為力時,就變成了壓垮百姓的最後一根稻草,此謂人禍。

 歷朝歷代,都極為重視人口數量,《中論·民數》篇:“民數週為國之本也”。

 東漢初期百廢待興,漢庭極為重視增加人口,故大力鼓勵生育,《後漢書·章帝紀》載:“人有產子者復,勿算三歲。”

 加上鼓勵早婚等因素,人口因此飛速增長,到了中後期,出現了地少人多的情況。

 但另一方面,漢廷並未採取辦法阻止大地主大士族兼併土地,加上東漢賦稅非常沉重,其特點是田稅輕,人頭稅重,這明顯是偏向大地主,將農民逼上絕路。

 如果遭遇重大變故,使農民不堪重負,破產流亡,出現“百姓流離,無故者半”、“天下戶口減半”的局面,便使得大量自耕農破產,成為無地的貧民。

 沒有飯吃,自然要起義,且不管黃巾起義中,是否有大地主大士族渾水摸魚的影子,其始作俑者,還是漢廷的政策出現了偏差,導致被反噬的惡果。

 而豪強地主們“攘公法,申私利,跨山澤,擅官市”,成為了大大小小,稱霸一方的勢力,同時覬覦著權利頂峰。

 袁熙心知這個問題,從封建社會邁入資本主義社會後,都沒有解決,只是既得利益者從大地主變成了資本家而已,食利階級從始至終都在把持著政策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