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硯少年 作品

1214 閱讀理解


   “比賽(game),普伊領先,3:0。”

  又是一局比賽結束。

  儘管這一局裡高文拿到了兩分,但普伊關鍵時刻還是站穩腳跟,順利保發,正式確立了破發的領先優勢。

  高文站在原地,微微抬起下頜,看了一眼自己的回球落點,輕輕搖了搖頭,對自己的戰術佈局並不滿意。

  首先,正式比賽和訓練賽,確實是兩回事。

  其次,短短一週的適應時間,還是不太夠。

  從開場來看,高文的戰術佈局缺少一個清晰的思路,全然沒有硬地的如魚得水和豐富多樣,回球製造出來的壓力和衝擊也就明顯不足。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從小在紅土接受訓練的普伊明顯更加自在也更加輕鬆,再加上這已經是他的第二場單打,開局階段非常穩健強勢。

  其實,客觀來說,對於“90後”、“95後”的新生代來說,不同場地之間的區別正在越來越少,戰術層面幾乎沒有太大變化,相同的打法、類似的戰術舉一反三地套用在不同場地類型,似乎也沒有什麼問題。

  真正踏上球場之後,高文意識到,自己也有同樣的問題,畢竟,兩世為人,但紅土比賽終究還是第一次。

  但關鍵就在於,高文對於場地的理解是來自格拉芙和阿加西,也就是比較復古比較傳統比較經典的認知,他們依舊堅信著“理解場地類型”是根本,技術和戰術的調整則能夠幫助球員在不同場地走得更遠。

  三局過後,高文認為自己需要冷靜下來,戒驕戒躁,從基礎做出,不要還沒有學會走路就想著展翅高飛。

  第四局。

  一開始,高文嘗試調整回球落點的分配,並不像硬地那樣更多壓深區,避免被普伊借力打力地快帶撕扯出更快更重的回球;而是稍稍收回一些,讓回球落在發球區底線附近,儘可能給予空間讓回球的旋轉釋放出來——

  靈感,來自納達爾。

  細細觀看納達爾的紅土比賽就可以注意到,他的回球經常性地落在中場附近,對於普通球員來說是大忌。

  因為回球落點一旦出淺,對手就可能會立刻進入球場施壓,搶佔主動;但納達爾的情況稍稍不同,回球落點出淺是一種戰術,讓自己的超級上旋完全釋放出來的戰術,留下足夠的空間給予網球反彈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