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麒麟 作品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區別對待的歲祿(第3頁)

  但是,這僅僅是明面上的規制,很快,太祖皇帝又下旨意,根據各藩王的封地大小,以及品行舉止,在具體的支祿過程中,又做了補充。

  其中,晉、燕、楚、蜀、湘五府,依制支一萬石,秦府支五千石,其餘各府,分別在一千到五千石不等。

  ….在這些藩王當中,代、肅、慶、遼四府最慘,因為遠在邊陲,轉運艱難,加上民少賦薄,所以,每歲僅給祿米五百石。

  當然,之所以這麼設置,最初的想法,是考慮到封地越大,需要管理的庶務越重,所以俸祿越多,除此之外,還有就是太祖皇帝對一些藩王的偏愛,最終形成了這種局面。

  再往後,永樂年間,各府具體的歲祿又重新有更定,但是,都是以增加為主,到仁宗登基後,為示親親之誼,對各藩王有過一次大規模的加祿。

  秦府,寧府,沉府,慶府等幾個藩國就是在這個時候,恢復了最高的標準,按照一萬石支取,但是,除了這些之外,其他各府所加的數量都十分有限。

  尤其是肅王府,仁宗皇帝大大方方的下旨,命肅府歲祿翻倍。

  但是問題是,肅王府原本的歲祿,也才五百石,翻倍也才一千石,連秦府一萬石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為了這件事情,歷代肅王都曾經上本請求加祿,但是,均被朝廷駁回,可以說這麼多藩王當中,唯獨肅王的日子過的最是艱難。

  你秦王府財大氣粗,隨隨便便的兩三千石不放在眼中,可是對於肅王府來說,這可是一筆了不得的財富。

  雖然說,通過侵佔軍屯,也能攫取不少財帛,但是,那是有風險的,再說了,肅藩本身就封地狹小,沒有多少油水可以壓榨。

  現如今,杜寧如果真的能夠讓朝廷同意加祿,那對於肅藩來說,就是一筆光明正大的,而且穩定長期的收入。

  和侵佔軍屯這種偷偷摸摸,還要背後遭人罵的行徑,到底怎麼選,其實壓根就不用想。

  “這……”

  秦王聽了這話,也不由有些心虛,道。

  “誰說兩千石我不在乎了,我秦府和你寧府,雖說都是支祿一萬石,但是,你也不是不知道,咱們都是米鈔各半支用,如今的寶鈔能買得到什麼,實際上秦府的歲祿,也不過五千石而已,哪有那麼多。”

  “倒是鄭王爺,雖說這次整飭軍屯損失慘重,但是,每年的歲祿萬石,都是本色支取,才當真讓人羨慕的緊呢……”

  藩王俸祿的支取,除了各藩的數量不同之外,支取的方式,也各有不同,類似秦府,寧府,代府這些後來增祿的,大多都是以米鈔各半的方式支取。

  以如今寶鈔的購買力,基本上就相當於沒有,再好一點的,就是部分本色折色各一部分。

  所謂本色,就是直接給糧食,折色的話,就是用當地的一些特產折價支給,這樣的做法,比給寶鈔要好一些,至少可以拿到一些東西,但是,可操作的空間非常大。

  往往在實際的操作當中,藩王拿到的東西都是些不值錢的破玩意,但是作價卻非常高。

  最令人羨慕的,就是像鄭王這樣的,全部以本色支取的,糧食無論放到什麼時候,都是硬通貨。

  但是,這樣的藩王十分有限,時至今日,除了太祖時期明令的晉、楚、蜀、湘四府之外,剩下的就是仁宗皇帝所封的幾位藩王了,本來還有太宗所封的漢王,趙王,但是,他們自己作死,漢王除封,趙王到最後也落得個米鈔各半。

  所以現在這幾個人裡頭,其實歲祿最高的,就是鄭王朱瞻埈了。

  “這……”

  眼瞧著話題不知怎的,就轉到了自己的身上,朱瞻埈苦笑一聲,道。

  “咱們不是說于謙的事情嗎?怎麼忽然就扯到歲祿上頭了呢?”

  也不知是不是感受到了鄭王的尷尬,恰在這個時候,底下有小廝前來稟告,道。

  “王爺,於少保在外求見,聲稱是奉聖命,前來向王爺致歉。”

  .

  月麒麟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