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麒麟 作品

第九百三十二章:密奏制度


  就在老大人們都在愣神的時候,一旁的王翺卻率先明白了過來,開口道。

  “陛下,臣以為,可以將御史奏事,分為明奏和密奏兩種。”

  “明奏便如臣所說,不得擅自議論未下朝議之政,諫諍君上,需有上官同奏,如此,可限制科道官員隨意濫用諫諍之權,擾動朝議。”

  “除此之外,可另許科道密奏之權,密奏專加鈐記,不送通政司,直送內閣,經票擬後直送宮中,不向外界洩露內容。”

  “和明奏不同,密奏內容,御史可議論朝政,直諫君上,稟報地方狀況,彈劾朝臣,若查有實據,則以密奏下朝議,盡行處置,若有錯漏,因其密奏,亦不會擾動朝議。”

  “如此一來,諸御史顧慮盡去,自能澄明風氣。”

  六科十三道,人數眾多,主要就多在十三道御史,滿額定製的御史,甚至能超過百位。

  這些人集中在京師的,其實並不算多,大多數都在地方巡視。

  但是顯而易見的是,雖然說是到地方去巡查,但是,若是在地方查出問題來,一則會招惹地方官,容易受到報復打壓,二則名聲收穫也不夠大。

  巡查地方,查出問題來,也是本職,最多考評的時候上個臺階,但是,想要積攢士林當中的聲名,卻需要很長的時間,相對而言,有風聞奏事的傳統在,諫諍君上,明顯是個穩賺不賠的買賣。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原因就是,身為科道官員,說白了,靠的就是彈劾別人。

  但是,這種事情需要碰運氣,有些時候,巡查的地方就是管理很好,沒什麼大事,上奏也沒的說,再說了,官場上盤根錯節,地方有實權的官員們,跟京中的大佬們,多多少少有些關係。pinsんuke.org

  遇到大事彈劾的話,很容易遇到官官相護的情況,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此一來,就算是為了完成業績,科道官員們,也喜歡在朝廷大事,天家小事上發表自己的看法。

  瞭解不瞭解不管,對朝廷有用沒有用另說,總之,先把奏本遞上去再說,這種奏本,安全性高(指不會得罪別的大臣),又能積攢名望(指關心社稷,心繫朝廷),而且,還能落得個直諫的好名聲,何樂而不為呢?

  但是,如果要是換成了密奏,就不一樣了。

  首先,既然是密奏,那麼說明,除非內閣和皇帝主動公佈出來,其他人不會知道內容是什麼。

  既然如此,那麼那些想要藉口諫諍君上,邀名買直之輩,自然也就失去了上奏的意義。

  更重要的是,有了這層保密措施,上奏之前,御史們不用擔心,自己的奏本被攔截,或者被地方官提前知曉,然後暗中使絆子,自然能放開上奏。

  從這個角度而言,王翺的這個主意,的確算是兩全其美。

  但是……

  “密奏之制,的確是個好辦法,但是,既是密奏,為何要先送內閣,直送宮中,豈不更好?”

  王翺的話音落下,一旁的王文皺著眉頭,便提出了質疑。

  所以說,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

  剛剛兩位王老大人,還在聯手擠兌陳鎰,現如今,聽到王翺夾帶私貨,暗搓搓的擴大內閣的職權,王文立刻就反戈相向。

  與之相對的,還有陳鎰,也緊跟著搖頭,道。

  “天官大人所言有理,首輔所言,固然能夠打消御史們的顧慮,但是,首輔可曾考慮過,御史們之所以只能明奏,是因為他們手掌監察百司之權,同樣要受百司監察。”

  “若予其密奏之權,那麼,必然有宵小之輩,藉此機會在陛下面前搬弄是非,雖不會擾動朝議,但是,卻易蠱惑君上。”

  “而且,群臣不知諫奏內容,必會引得人人自危,如何一心用事?”

  於是,頃刻之間,這殿中從王翺和王文聯手對付陳鎰,變成了王文和陳鎰聯手對付王翺。

  不過,仔細聽下來就會發現,王文和陳鎰雖然都在反對王翺,但是,觀點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的。

  王文只是不滿於,王翺將密奏包攬在內閣手中,因為如此一來,內閣的職權必然會擴張。

  在朝廷當中,掌握的信息多少,向來是做出判斷是否精準的很大依據。

  能夠走到他們這等地位的人,自然更能意識到這一點。

  內閣因為有票擬權,所以,在獲取消息上,本就比其他的大臣更具備優勢。

  如果說,密奏只送內閣,那麼,就如陳鎰所說,對於御史們到底上奏了些什麼,他們這些人都兩眼一抹黑,反倒是內閣知道的清清楚楚,那怎麼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