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麒麟 作品

第七百一十九章:金濂陛辭(第3頁)

  “為何?”

  金濂抬眼瞥了瞥盧忠,然後對著天子拱手道。

  “回陛下,何浩被送來是,身上遍體鱗傷,幾乎就只剩下一口氣了,那個時候,再繼續提審他,不僅無用,而且,還有可能讓人犯猝死,所以臣便命人將他好好將養著,待身子恢復一些,再談案子。”

  說著話,金濂見到盧忠欲言又止的樣子,一下子便看出他想說什麼,繼續道。

  “當然,如今他身子也養的差不多了,但是臣又要出京,所以,臣打算這次出京,將何浩一併帶上,在路上提審。”

  略停了停,似乎是要給某指揮使一個消化的時間,金濂方繼續道。

  “至於刑部看守不嚴之事,確實是臣之過失,待此次回去之後,臣會再行申斥下屬,避免再有此事發生。”

  這下,盧指揮使是真的忍不住了。

  前腳剛說自己馬上就要出京了,後腳說自己會好好整治刑部大牢,就算是敷衍了事,您這也太不用心了吧?

  剛想開口說兩句,一抬頭,便見到天子瞪了他一眼,於是,盧指揮使頓時就蔫了,訕訕的退之一旁,低下頭不敢說話。

  這個時候,反而是上首的天子輕輕點了點頭,道。

  “也好,任禮一案,關注的人不少,如今整飭軍屯在即,案子固然是要查清楚的,但是,也須得注意方式方法,何浩既然交到了刑部的手中,朕自然是相信先生的。”

  所以說,這其實才是金濂的底氣。

  到了他這種地步,著眼的是全局,而非一隅。

  像是盧忠,他並非是經驗或者智謀不如金濂,他們之間真正相差的,恰恰是格局。

  盧忠想的事情很簡單,就是要辦好天子給的差事,天子讓他查案,讓他撬開何浩的罪,拿到任禮的罪證,他就鉚足了勁把差事辦好。

  但是,換了金濂,他著眼的則完全不同。

  在接手犯人之後,金濂第一時間想到的,並不是要怎麼快速的把案子給審清楚,把口供拿到,而是天子此舉有什麼用意。

  刑部的大牢看守並不嚴密,這是機制和關押的犯人情況決定的,當然,身為刑部尚書,想要整飭並不難,至少,在他在刑部的時候,想要改善這種狀況並不難。

  但是,有必要嗎?

  還是那句話,如果天子想要牢牢的關押一個人,讓他繼續呆在詔獄便是,沒有必要移送到刑部來。

  既然送過來了,說明天子並不在意何浩會內外傳遞消息,甚至,說不定還希望如此。

  至於為何?

  首先便是剛剛金濂說的,何浩這個人的性命,現在還不能丟,呆在刑部大牢裡,至少金濂不會對他用刑。

  至於那些送進去的衣物,食盒,真以為刑部的大牢純粹是個篩子嗎?那些獄卒都是經年老吏,甚至有些是幾代都在刑部做事的小吏。

  什麼事情該做,什麼銀子該拿,他們心裡門清著呢,有這些人照看著,何浩反而出不了什麼事。

  而且,就像天子剛剛說的,查案是要查的,但是,不能僅僅只顧查案。

  何浩到了刑部,那麼,外頭有些人便會知道,何浩什麼都沒有說出來。

  相較於在詔獄當中生死不知,不知道他吐露了什麼的狀況下,何浩在刑部當中,至少能夠讓有些人掌握他的“情況”,從而不會輕舉妄動。

  這些都是在案子之外,政治上的考量,也就是金濂這種大臣,才能大致摸清楚其中的用意。

  盧忠?呵呵……

  見此狀況,朱祁鈺瞥了一眼盧忠,然後將目光轉回到金濂身上,開口道。

  “先生此去甘肅,既然是要帶上何浩,想必路上便能將他審清楚,左右盧指揮使在京中也無事,這樁差事既然最開始是他辦的,便讓他一同跟著去,協助先生,一塊將人犯審問清楚帶回,可好?”

  這話一出,金濂心中不由嘆了口氣,事到如今,他也看出來了,對於盧忠這個錦衣衛指揮使,天子還是十分信任看重的。

  說是讓他過來協助,其實,就是讓金濂提點教導他一番,雖然心中有點不太樂意跟錦衣衛打交道,但是,天子跟你商量,那是給你面子,真敢說不,那就是不識抬舉了。

  於是,金老尚書只得拱了拱手,道。

  “臣遵旨,必定竭盡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