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5章(第2頁)





    改革開放前全社會的流通現金僅有229.59億元,到1985年已經暴增至839億元。光是1984年的鈔票供應增幅,就高達驚人的39%。




    而連年狂印鈔票引發惡性通貨膨脹,許多物價都至少翻番,高檔菸酒等民用消費品價格,甚至直接上漲10倍,以致一些城市出現了“搶購囤積風潮”。




    這只是一方面,最為可怕的是為了控制宏觀經濟的嚴重混亂局面,上面不得不壓縮投資金額,這幾年已經陸續停建緩建了大量的大中型項目,未來還會有更多的項目下馬,包括寶鋼、十堰二汽、大慶30萬噸乙烯等戰略工程。




    盲目貪大求洋給國家經濟帶來嚴重危害,導致汽車、電子、航空等戰略產業難以發展。




    像上海的運10飛機,在研製15年後最終流產...京城電子管廠(現在的京東方),想上馬液晶項目,也因為缺乏國家投資而流產。




    然而,更嚴重的危機還在後面,由於我們經濟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導致我們沒有更多的資金進行科研。




    於是乎,我們在電子科技方面逐漸落後於西方國家,此後三十年只能接受市場換技術的恥辱。




    在西方國家的嚴防死守下,我們要想獲得先進技術,變得非常困難。而外國企業則憑藉掌握的先進技術,在我國市場予取予求,佔盡便宜。




    比如說電子計算機市場,為了獲取更先進的技術,我們不得不在九十年代大幅降低關稅、取消計算機產品進出口批文、開放了國內電腦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