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月藍冰 作品

第529章 以痛吻他 報之白眼


                 朱耷三十六歲時,想“覓一個自在場頭”,找到南昌城郊十五里的天寧觀。就在這一年,他改建天寧觀,並更名為“青雲圃”。

  “青雲”兩字原是根據道家神話“呂純陽駕青雲來降”的意思。並有用“飛劍插地,植桂樹規定舊基”的說法,這也是該處現存唐桂的由來。

  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狀元戴均元將“圃”改為“譜”,以示“青雲”傳譜,有牒可據,從此改稱“青雲譜”。

  青雲譜原是一處歷史悠久的道院。相傳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周靈王太子晉(字子喬)到此開基煉丹,創建道場,“煉丹成仙”。

  西漢時南昌縣尉梅福棄官隱居於此,後建梅仙祠。

  晉朝許遜治水也在此開闢道場,始創“淨明宗教”,易名為“太極觀”,從此正式形成道統,屬淨明道派。

  唐太和五年,刺史周遜又易名為“太乙觀”。

  宋至和二年,又敕賜名為天寧觀。

  清順治十八年,朱耷前來訪求先賢遺蹟,很賞識這裡的山川風景,於是在原有道院基礎上進行重建,並改名為“青雲圃”。

  從此,朱耷便成了青雲圃的開山祖師。

  後人還建立了“正開山祖道朗號良月文號八大山人朱真人”功德堂的牌位。

  朱耷從三十六歲至三十八歲時,往返於南昌城與青雲譜之間,青雲譜的重建由其弟朱道明主持。

  朱耷正式定居青雲譜,約在三十九歲以後至六十二歲。

  他苦心孤詣經營這所道院,歷時二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