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月藍冰 作品

第179章 不正之風 急於求成(第2頁)


  來呢?結果怎樣?”

  “還能怎樣,韓一良只好找了一些坊間傳說有非議的官員來搪塞。陛下自然大為不滿,又要他說出兩月內給他送500兩書儀的是哪些人。”龔鼎孳道。

  “韓一良應該不肯再說。”顧橫道。

  “不錯,所以陛下震怒,說韓一良前後自相矛盾,明顯是不忠誠,本應該嚴查,念他是言官,就饒了他這次,革職為民!可惜反貪成了這樣的結局。”龔鼎孳有些惋惜和無奈地感慨道。

  聽到這裡,顧橫再次陷入了沉思:歷史上,崇禎皇帝在位17年,是勤政的17年,從未懈怠,不停地在為挽救明朝的危亡而奮鬥,應該是值得讚揚的。

  但從處理韓一良的問題上看出,他不是很英明。一開始表彰韓一良的忠心和敢言,沒過多久就把韓一良打成反面人物,革職為民。

  崇禎的行為非常欠深思熟慮。從崇禎朝的很多事情來看,崇禎的應激反應是一個嚴重的性格缺陷。急於求成,急於決策,易被心懷不軌的臣子誤導。

  常言道當局者迷。現在我們過去了幾百年再來看這段歷史,自然是很從容,站著說話不腰疼。

  受限於當時的歷史條件、思想境界,顧橫覺得不應對崇禎過多苛責。拿今天的眼光我們來看一看這件事失誤在哪裡。

  首先顧橫仔細回憶著一下韓一良的上書核心思想在哪裡。韓一良敢於反映賣官的社會現象,是希望皇帝扭轉社會風氣,不在於整飭哪一個具體人。

  從這一點看,韓一良對貪官還是很仁慈的。如果真的較真肅貪,韓一良可能也不完全乾淨。

  那麼如果用廉潔度來衡量官員。韓一良廉潔度可能是95%,但有很多官員廉潔度可能不高於5%。

  在明末貪腐成風的社會,韓一良已經是很難能可貴的了。廉潔度100%的根本找不到,除非是海瑞。

  只可惜崇禎皇帝沒有理解韓一良的核心思想,也沒有想明白自己的執政核心在於扭轉社會風氣,而不在急於處理一兩個貪官。

  社會風氣一團糟,皇帝想懲貪,但整個官僚體系的腐敗盤根錯節,必然把好經念歪了。

  崇禎覺得,崇禎應該先從多方面入手弘揚廉潔正氣。轉變社會風氣是個慢工細活,急躁不得,不

  是懲治幾個鉅貪就可以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