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月藍冰 作品

第169章 談論商稅 大吃一驚


  顧橫喝完湯後,發現天色已晚,便道:“這天都黑了,你打道回府吧!”

  “我一大男人,等會還有隨從和我一起回府,怕什麼?讓我再陪下你吧,橫波。”龔鼎孳笑得一臉燦若桃花,目光瀲灩間,萬般風華。

  顧橫被弄得差點晃了眼!

  顧橫見這貨不想現在就走,也不強趕了,只轉移話題道:“我想向陛下建議收商稅,你覺得怎麼樣?”

  “不是不可以,只是大明目前的商稅規模,橫波你知道嗎?”龔鼎孳也收斂起之前的魅惑笑容,一番沉默後鄭重地問道。

  “你知道?不妨說說。”顧橫有些吃驚地問道。

  龔鼎孳為何突然問起這個問題?乾脆直接問他。

  “我在京城這段時間,確實從一些私交甚好的戶部同僚那裡瞭解到,大明的商稅規模經常是維持在五六十萬兩銀子的水平,跟千萬級別的農業稅比起來實在少得可憐。”

  見顧橫聽得認真,龔鼎孳又繼續道:“當然了這也要看歷史時期,比如商稅最重要的來源鈔關稅,從我朝太祖皇帝開始約等於無。”

  “到了明英宗正統年間才緩慢升到4萬左右,明孝宗弘治年間大概是27萬,明神宗萬曆年間開始大規模增加直至現在達到90萬兩白銀左右。”

  “我大明的國庫收入,排第一的是農業稅,排第二的是鹽稅,排第三的是鈔關稅,始終沒有改變過。”

  龔鼎孳說完,顧橫已經明白了!

  因為顧橫的數學畢竟不是體育老師教的,她能明白龔鼎孳說這番話的用意。

  這是想讓顧橫清醒意識到商稅的規模以及徵收難度。

  但顧橫忍不住想起自己在現代時曾經看過的各種明末小說,說魏公公其實是在為木匠皇帝收錢,增加國庫收入。

  於是顧橫問道:“據說當年魏忠賢收了不少商人的稅,為國庫增加了不少收入。”

  “那只是謠傳而已,據戶部的同僚說,天啟年間,魏忠賢當權時,戶部歷年的賬目顯示,大明的財政收入較之從前,突然銳減一半左右,遼東還以每年一百多萬兩的速度大規模欠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