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月藍冰 作品

第166章 東林起源 背後本質


  這人返鄉後,和在家賦閒的高攀龍、錢一本一起,重新修葺了荒廢已久的東林學院,開始講學。東林學院一開始就與眾不同,在講授儒家經典之餘,還在宣揚他們對當時社會的一些個人看法。

  比如他們希望進行制度改良,減輕稅賦,尤其是減少向商人徵稅,重視農業和工商業發展,改善民生。

  同時,主張停止徵收百姓早已深惡痛絕的礦稅,召回礦監,並且加強遼東防務等等。

  這些觀點,得到了朝野眾多人士的擁護,尤其是江南大商人的一些大力支持。因此東林學院很快成了一個輿論中心,而那些加入討論的人,則都自認為是東林黨人。

  漸漸地,在朝堂之上,東林黨人開始藉助在吏部的實力,逐漸擴大自己的勢力,排擠非東林黨大臣。

  這一下子,其他非東林黨見東林黨日漸勢大,趕緊紛紛抱團取暖,也試圖傾覆東林黨。

  一開始,兩大派之間,互相傾軋的重要手段就是爭京察。所謂的京察,即官員的定期考核,稱職者得到晉升和獎勵,否則就會被處罰或革職。

  利用這個手段,兩大派排除異己,每天干的不亦樂乎!

  之後,戰鬥升級,除了京察之外,還伴隨著“國本之爭”、“梃擊案”。

  萬曆皇帝死後,泰昌帝僅在位不足一個月,又發生了“紅丸案”和“移宮案”。

  東林黨人和非東林黨人之間,借用這些案子,大肆製造聲勢,黨爭上演得越來越激烈。

  幸好,萬曆皇帝在位期間,長期身居內宮,對大臣之間的爭鬥,也是聽之任之。

  朝中的大臣,紛紛辭職、罷官,造成了大量缺員。而萬曆皇帝是死活不肯發放新的任命狀。

  這造成了一個奇怪的現象,缺員最厲害的時候,一個部門竟能缺員三分之二以上。甚至是內閣,都可以出現無人值守,或長期僅有一人的狀況。

  這種現象估計算是明朝對“無為而治”的治國理念的最好詮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