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一百年的時間



                羅摩沒有什麼需要琺露珊做的。

    他的行為表現的足夠明顯,比如直白地告訴琺露珊,她所服用的每一份調理身體的鍊金藥劑價格如何昂貴,這種行為很明顯就是施恩於人,並且打算所求回報。

    所以琺露珊做出了最為合理的猜測。

    她認為,羅摩這麼做是有她需要做的事情。

    但羅摩並不是求人,他是讓對方虧欠自己,或者抓住對方的把柄,然後讓對方來幫助自己做事情。

    你付出了一些東西,自然就是想要得到。

    這個理論在大多數時候其實都沒有錯誤,但還有一種稍微有些特殊的情況。

    救人本身就是目的的時候,羅摩並不介意支付一些可以捨棄的東西作為籌碼。

    因為他所求的並不是對方的回報,而是對方能夠活著。

    這是對劇情人物的基礎好感度帶來的投資。

    鍊金藥劑這種東西,說白了當技術點出來之後,藥劑的成本和售出的價格完全是兩個極端。

    藥劑的主要成本通常並不在於材料,反而是在研發之中投入的時間和資金,這是醫學研究的大頭支出。

    技術才是其中最值錢的東西,但技術點出來了之後需要考慮的成本和售價······把藥材的價格湊在一起,然後加上兩個零,就是售賣的價格了。

    而羅摩自己就有一個小型的培育基地,這方面的成本還能夠進一步的壓縮。

    琺露珊瞭解的是售價,她自己服用鍊金藥劑之後,發現自己的身體素質的漲幅也確實值這個價,所以她並不反駁這個價格。

    於她自己的經歷而言,這個價格只能說是物超所值,良心商人。

    但對於破解了技術問題的羅摩而言,藥劑的造價相當低廉。

    他不介意為了自己記憶之中的好感度買單,畢竟這點價格確實不貴。

    當然,造價低廉和價值低廉是兩回事。

    點出來的科技本身就值這個價,藥物、武器之類,售賣的本來也是技術。

    琺露珊並不理解這一點,她做出的是常規判斷,但遇上的是羅摩這個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