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子民和選擇



                撿了一個琺露珊,但這對羅摩的日常工作並沒有任何的影響。

    羅摩將自己的工作核心放在了對於實驗室的擴建上。

    坎瑞亞已經點出了自律機關、半永恆能源、自動工業這些科技,羅摩沒辦法從一個工廠之中讀取到對方所有的科技,就算能夠解析出來,他也沒辦法應用。

    短期目標就是把有關自律機關和武器的製造投入全自動工業,只要有原材料,就可以無上限的生產。

    部落之中羅摩能夠信任的人並不多,但也並非完全沒有。

    “這些東西是什麼?”

    生長在沙漠之中的獵鷹塔德菈面色訝然。

    “武器和未來。”

    羅摩突然問道,“塔德菈,你見過那些遊蕩在沙漠之中的構裝體了,你認為它們和部落的戰士相比,究竟誰更加好用。”

    “元能構樁體。”

    塔德菈沒有任何的猶豫。

    相比較部落的戰士,這些機械機關本身的材質堅硬,同時能夠發動各種古怪的攻擊。

    也就是它們的循環邏輯比較死板,否則鍍金旅團的僱傭兵根本不會把它們當作獵物。

    狩獵是為了生存,付出太大的代價得到價值一般的獵物,這種生意獵手是不會做的。

    羅摩並不意外這個答案,他繼續問詢:“如果我可以批量的生產類似於元能構樁體的武器,那麼你覺得,我還會需要部落的戰士麼?”

    塔德菈猶豫了一下,“不需要。”

    羅摩笑了一聲,神色莫名:“戰士的職責只有爭鬥,因為作用單一,他們通常被視作一種可以驅動的工具。”

    “既然是工具,那麼自然是可以對比的。”

    和一支構裝體一樣的純粹機械部隊相比,部落的戰士在各方面都很難企及。

    一支軍隊值得權衡的,無非是造價和實際戰鬥力這兩方面。

    只說造價,在工廠的承載範圍之內,只要投入資源就能夠立刻轉化成實際的戰鬥力。

    但人類的士兵可不是這樣的,他們想要培養起來,至少需要十多年的正常成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