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ko 作品

839. 遙遙無期

 幾撥刺骨的秋風伴著秋雨解氣似的將院中樹上僅存的幾片樹葉打包送走,沒等董鏘鏘翻出冬衣,一場不大不小的冬雪又悄然而至,氣溫也在一夜之間驟然低了近10度,2002年最後一個月就在一片蕭殺肅穆的白色和德國媒體“這是德國最冷的一個冬天”的廣而告之中粉墨登場。

 在漢諾威時董鏘鏘便已領教過德國冬天的漫長寒冷,但可能是因為沒有bj那麼多的大風天,所以相比bj的乾冷,漢諾威表現出來的更多是一種秀氣的溼冷。特里爾的緯度比漢諾威更低,又守著溫潤綿長的摩澤爾河,氣溫也就比漢諾威暖了不少,只有下過雪後,特里爾早晚的涼意才會更盛一些。

 董鏘鏘本以為德國進入冬令時(通常是10月的最後一個週日)後老太太便會供暖,哪知從10月底直等到12月的第一週過完,皮卡的冬季輪胎換完整兩個月,他屋裡窗下的那排老式暖氣片依然觸手冰涼。他告訴老太太暖氣壞了需要修理,沒想到老太太卻氣定神閒地告訴他:全屋的集中供暖還沒開始。

 看著董鏘鏘一臉錯愕,老太太笑著解釋說,她自小便這樣過冬,這種生活方式首先會減少燃油、天然氣或樹木類資源的浪費,也就更環保,第二會讓人無法貪圖室內的溫暖,更多地選擇戶外,直接增加了人和自然的接觸時間,加強了人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還特別安慰他,他的房間雖大,但窗戶用的都是三層玻璃,密封性好,熱損失低,又住在二層,比一層暖和多了。

 老太太的理論弄得董鏘鏘哭笑不得:就算德國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特里爾比漢諾威暖和,畢竟還是北半球的冬天,眼瞅著沒幾天就是聖誕,天氣越來越冷,正常供暖能造成多大浪費?有必要這麼誇張麼?以前的房東薩沙好像從沒說過這種話。再說房間大的壞處之一便是冬天很容易冷,尤其是早上,起床成了考驗意志力的唯一標準。除了早上,晚上從圖書館回來後,他也經常要繼續讀書到深夜,而太冷的房間是不利於學習的。

 見董鏘鏘欲言又止,老太太帶著歉意繼續解釋:差不多20年前,冬天的她都是用地下室的天然氣取暖設施給整座別墅集中供暖,但後來因為別墅裡常年就她一個人生活,最多再加上幾隻動物,不知不覺中就養成了大部分時間待在有壁爐的廚房裡這個習慣,而集中供暖也就越來越晚,有時甚至到次年的1月中才開始天天燒暖氣。

 老太太話裡話外的傷感和孤獨一下觸到董鏘鏘心裡最柔軟的那部分:當曾經的闔家歡變成了孤家寡人,那種心冷恐怕不輸身體所能感受到的冷。

 他忽然想起年初時在醫院裡看見的老白。

 董鏘鏘不知自己已在不知不覺中對老太太生出同理心,但他也大概明白了老太太不願過早燒暖氣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怕觸景生情。

 既然老太太不可能因他而改變習慣,那他也就識時務地放下堅持,選擇用幾句場面話結束尷尬的對話:“那什麼,我還年輕,燒不燒還是按您的習慣來吧。”

 便宜話好說,但冷和凍是要自己扛的,想到還有兩個月就要參加考試,董鏘鏘不敢託大,在大學吃過晚飯後破天荒地沒去圖書館看書,而是殺到德國電器超市satur,準備給自己置辦個“小太陽”、電暖氣、電油汀之類的電器。

 但讓他詫異的是,電器超市裡除了不賣空調外,也不賣這些國內喜聞樂見的取暖設備。

 董鏘鏘鬱悶了。

 最後他聽從杜藍的建議,花了400歐,買了一個號稱可以抗住零下20度低溫的“狼爪”睡袋,睡了幾次發現效果遠超預期,而晚上在家看書時手冷的解決方桉也找到了:暖水袋和筆記本電腦的下方,暖氣這事才算翻了篇兒。

 不過屋裡冷並不是他碰到的唯一問題,晚上熬夜看書還經常會過了22點就餓得前心貼後背甚至餓得睡不著覺,換作之前他會熘達到廚房給自己下碗麵再臥個荷包蛋,但現在的他只能吃零食。時間長了,董鏘鏘也覺得索然無味,索性把生物鐘改成22點睡覺。這樣早起先順手簡單收拾一下院子,再繞著森林外沿的小路跑上一圈,順便幫房東遛狗,等跑步回來吃過早餐,老太太通常也在菜地勞動完,他就給老太太讀報紙或雜誌,然後再去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