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ko 作品

827. 勞動日(下)

 有火有柴,生火對董鏘鏘就不是什麼難事。他至今都記得,小時候的冬天,幾個小夥伴沒什麼事便會跑到大院兒裡的工地玩沙子,玩累了就一起烤土豆烤紅薯。沒想到十多年過去了,這個技能還能在異鄉派上用場。

 他用叉子在所有土豆的上下左右各刺了幾下,開了若干個洞。這些洞有助於創造一個均勻的烘烤環境,幫助土豆在烘烤時釋放內部的蒸汽。他小時經歷過土豆在火堆中爆炸的恐怖場景,至今心有餘季。做完這些又順手在土豆皮上塗了層薄薄的黃油,再用十幾根粗細不同的樹枝搭出一個錐型火堆,在錐型中間用樹枝壘出一個支架,把土豆順序放在支架上,這樣樹枝燒斷後土豆就自然而然地落到下方的火炭裡。

 接著他又找來打火機和作為引火物的幾摞皺巴巴的報紙、小樹枝、幹樹葉和乾草,將報紙以外的引火物均勻鋪到火堆底部,點著報紙後再將一眾引火物也相繼引燃。等引火物的火燒得旺了,他又迅速將中等粗細的樹枝混著乾草蓋到火苗燒得最旺的地方,同時輕吹火焰底部,保證有源源不斷的氧氣供給。就這麼反覆鼓搗了差不多十分鐘,火焰漸漸趨於穩定。這時的他並沒急於把栗子一股腦地都扔進火堆,而是把更多幹樹葉和樹枝鋪到現有火堆的四周,確保火焰的範圍會繼續擴大,等他噼完柴火勢再勐些時再把栗子投入火中。

 任務清單上雖然有“噼柴”一項,但老太太並沒讓董鏘鏘去樹林裡撿木頭噼,而是將從山下超市裡買來的現成圓柱形木塊噼成兩半即可。

 看到圓柱形木塊董鏘鏘感到費解:為什麼德國人不直接給木塊處理成兩半呢?還要人工噼。這不是脫褲褲子放屁多此一舉嗎?

 但不理解歸不理解,活兒還要繼續做。

 哪知這個看起來簡單,好似賣力氣就可以輕鬆完成的事做起來卻偏偏不易。有時他明明瞄得很準,但等斧子落下時,木塊直接就飛了,甚至有幾次彈飛時還差點擊中他。有時雖然可以噼中,卻並不是正好一噼兩半,而是給木塊削掉一角,還得重新擺正,再次來過。等所有木塊都變成勻稱的木條,他才發覺雙手火辣辣的,摘下手套才看到雙手都磨起了水泡。

 董鏘鏘出現在院子裡的時間越來越長,“雷達”表現出的敵意則越來越少。它饒有興致地跟著董鏘鏘忙前跑後,看著他收拾籬笆、打掃排水渠和清理池塘,途中它一會兒去追追大鵝,一會兒又去草坪上撒歡打滾。等董鏘鏘開始噼柴時,它便喜笑顏開地湊了過來。董鏘鏘會意,從地上撿起根短樹枝使勁扔到籬笆外,它就箭似的衝出去把樹枝叼回放到他腳邊,再搖頭擺尾地示意他再扔。有了狗狗的陪伴,董鏘鏘更不覺得勞動很枯燥。

 老太太要求他把噼好的木條都碼放到一間木屋裡,以利於木條揮發出內含的大部分水分,以後就能更充分的燃燒。

 望著幾乎擺滿一屋子的木條,董鏘鏘這才體會到德國人為什麼不直接把木頭處理成最終的柴火,就像嗑瓜子一樣,直接買來的瓜子仁總沒有自己磕出來的香。

 儘管這是一項艱苦的活兒,佔用了他相當多的時間,但他發現為了完成任務而在戶外度過白天也給他帶來很多簡單的樂趣和滿足。這種滿足感似乎可追朔到人類最原始的本能,即在天氣溫暖宜人時,先做好收集和儲存資源的工作,這樣在冬天的寒意來臨時,一切都已經準備好了。實際上,他已經開始不自覺地期待寒冷的冬夜能儘快到來,這樣他就可以坐在火爐旁,一邊感受火焰的溫暖,一邊享受美食,而真正的火一定能讓他感到更加放鬆和滿足。

 在他噼柴時,不時能聽到樹枝燒得噼啪作響,看到飛向空中呈煙花狀炸裂的火花。空氣中也瀰漫著既像烤麵包,又像濃咖啡的混合氣味。

 噼完柴的他第一時間檢查了自己的燒烤作品,所有土豆都如他所料地掉入火堆。他用鐵鉗依次給土豆們翻了個兒,確保它們儘量烤得更勻更透,又添了新柴,然後把候場許久的栗子一個個夾破殼後也扔進火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