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ko 作品

759. 外舉不避仇

 第二天董鏘鏘起床時,李雷還在床上呼呼大睡。他的嘴角掛著一抹淺笑,一絲口水若即若離地掛在嘴邊,而他嘴角下的床單已經有一大片被洇溼的痕跡,比旁邊床單的顏色深了許多。

 早餐前,董鏘鏘繼續雷打不動地讀金融報紙,只要不出去工作,晨讀就是他努力堅持的習慣之一,現在的他已能毫不費力地讀完幾乎六版的金融專欄,而一年前的他還需要翻字典才能解決字裡行間的生詞。

 報紙上鋪天蓋地都是威望迪的長篇累牘,看的出來德國人對這件事也很上心。通過不同的報道董鏘鏘得知:威望迪前任總裁上任後就一直在縮減公益類業務的份額,同時集中在電信、音樂及互聯網業務發力,希望未來幾年能通過電信和互聯網的力量把威望迪影視、音樂及其他文化類出版物大賣全球。

 這個初衷其實並沒什麼太大的問題,甚至說相比德國人對互聯網這個工具的後知後覺,法國人對互聯網的發展和未來判斷還是頗有先見之明的。

 也許是因為法國人骨子裡的浪漫主義情懷,前總裁上任不久便開始用雷霆手段大刀闊斧殺伐果斷地推進自己的業務改革。眾所周知,想在短期內快速提高一家上市公司資產規模的方法就是走併購式發展之路,通過不斷兼併上下游的中小企業不斷壯大和豐富自身的業務線,橫縱雙向拓展自有業務的廣度和深度,換句時髦點兒的話說,就是深挖護城河,提高公司核心競爭力。

 可併購式發展的精髓是小步慢跑加穩步提升,急於求成通常會南轅北轍。話糙理不糙的說法就是:步子大了容易扯著蛋。

 在管理層急於求成帶來的過度擴張下,威望迪的現金流如臨大敵。當它的自有現金無法滿足擴張的步伐時,外部融資就不可避免了。

 世間所有的融資都有資金成本,如果融資成本低於收益,那融資是有利可圖的,反之亦然。

 雖然公司的戰略方向是好的,但這個決定卻是在第一波互聯網泡沫前做出的。

 當美國互聯網公司相繼破滅的泡沫隨著溫暖的洋流不遠萬里輾轉漂到法國的金融市場時,威望迪已在互聯網業務上投入了天量資金,但這些沉沒成本並沒轉化為相應的收入和利潤,反而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威望迪在2000年伊始曾經達到的150歐股的高光時刻在兩年後看正是第一波互聯網科技公司發展的巔峰,此後盛極而衰,股價也一日千里的跌落。4月份的股價最高時還到過40多歐,此刻已不足19歐。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

 時也,命也,運也。

 債臺高築的威望迪不得不考慮斷臂求生,這才有了出售電視公司給默多克集團的動作。

 考慮到威望迪的江湖地位,法國金融界也感到憂心忡忡,尤其是跟它業務關聯密切的幾家大銀行,不是一句殫精竭慮就能概括的。而為了防止投資者出於對銀行的恐懼而做出擠兌的行為,法國銀行監管機構也在一旁虎視眈眈地關注事態的進一步發展。

 為了平息市場的不滿和悲觀情緒,威望迪第一時間做出了換帥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