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韋伯 作品

第三百九十二章 新機器

“不可!”李賢喝道,他走到門旁看了看外間無人,方才回過頭來壓低聲音呵斥道:“你瘋了嗎?這等事也可以亂說的?小心性命不保!”

“兄長,我不知道你怕什麼!”李顯怒道:“人家都欺到我們門前了,你還畏首畏尾的。你還沒看清楚嗎?哪有女兒家開府議事,男人卻什麼都不做的道理?”

“阿顯!”李賢低聲道:“我可以理解你現在的心情,可是你要明白,事情絕不會像你想的那麼簡單。你剛剛說玄武門,那我問你,你手下有多少兵馬?”

“我府中家奴中光是青壯便有四百餘人,加上護衛差不多有六百人,兄長府中也不會比我少,加起來有千餘人,王文佐平日裡上下朝身邊護衛也就兩百人上下,我們五六個打一個還不成?”

“你打算拿府中家奴去刺殺王文佐?”李賢一把按住自己的額頭,苦笑道:“你怎麼說你好呢?這麼說吧!這件事情應該還沒有和別人說過吧?”

“沒有,怎麼了?”李顯不解的問道。

“那就好!”李賢吐出一口長氣:“我今天沒有聽你說過這件事情,你今後也永遠不要再說了!阿顯,我敢和你打賭,如果你現在告訴你王府裡的人想要刺殺王文佐,晚飯前就肯定有人會跑到王文佐那兒出首,恐怕還不止一個!”

“兄長的意思是王文佐在我府中安插有細作?”李顯大吃一驚。

“有沒有細作我不知道,但你府中家奴應該不會蠢到以為憑人多就能打得過王文佐身邊那些護衛,那些可都是死人堆裡爬出來的,武藝、經驗、甲仗、弓弩,人家都比你的人強多了!而且北門禁軍現在可是護良統領的,只要王文佐身邊的護衛堅持一會兒,護良的援兵就會趕到!他們只要不想給你陪葬,就會向王文佐出首告發你!”

“那,那我們兄弟就這麼坐以待斃?”李顯怒道。

“先等等吧!”李賢道。

“等等,等什麼?”李顯不解的問道。

“我也不知道,也許是兄長康復,也許是皇后那邊有了轉機!”李賢露出一絲苦笑:“但無論如何,也不可以謀逆,阿顯,你記住我說的這句話;別和王文佐作對,你絕對鬥不過他!”

好不容易說服了李顯,將其送走之後,李賢長出了一口氣。他對於弟弟的衝動倒是可以理解,畢竟當初自己也做過蠢事,李顯還年輕,出生於皇家的他以為事情都那麼簡單,但事實並非如此。

劉培吉家。

“郎君,你聽說了嗎?”餐桌旁,劉夫人神秘兮兮的對劉培吉說:“今天長安出了一件大事!”

“我現在每天閉門不出,哪裡會知道什麼大事小事!”劉培吉懶洋洋的答道,他下巴和兩鬢的鬍鬚已經有好些天沒有修剪了,雜亂的很,眼睛更滿是眼屎,看上去有些頹唐。

“呵呵!”劉夫人笑了兩聲:“你知道嗎?長公主受封為鎮國公主,允開府,自行徵辟僚屬,參與政事堂旁聽諸相議事了!”

“什麼?”劉培吉驚訝的抬起頭:“誰,誰開府?”

“長公主呀,還有誰?就是前些日子嫁給王大將軍那兒子那個呀!”劉夫人道。

“一個女人家,也能開府,徵辟僚屬?”

“女人家怎麼了!”劉夫人聽得不樂意了,反駁道:“她可是天子的親妹妹,大將軍的兒媳婦,開府徵辟僚屬咋了,參與政事堂旁聽諸相議事咋了!”

劉培吉已經從一開始的震驚中恢復過來了,他閉上眼睛,沉思了片刻道:“這件事情沒有這麼簡單!”

“怎麼說?”劉夫人問道。

“開府,自行徵辟僚屬,參與政事堂旁聽諸相議事。這要麼是儲君,要麼是輔政的重臣、宗王!”劉培吉道:“這是為萬一做準備呀!”

“萬一,什麼萬一?”

劉培吉看了夫人一眼:“一屍兩命,大小不保!”

劉夫人倒吸了口涼氣,被丈夫話語中的血腥味嚇住了,半響之後方才問道:“這,這應該也不至於吧?”

“我說過了,是萬一,畢竟女人家生產,就是過鬼門關,什麼都可能發生!”劉培吉道。

劉夫人點了點頭,屋內沉默了良久。

“夫人,我們離開長安吧!”劉培吉突然道。

“夫君覺得長安會不安全?”劉夫人已經跟上了丈夫的思路。

“倒也不是不安全,反正為夫我現在已經無官一身輕了!”劉培吉笑道:“擺在我面前就兩條路:要麼回鄉,要麼去河北!”

“河北?”劉夫人旋即明白了過來:“那就去河北吧!說實話,要是真的天下大亂的話,河北比家鄉還安全些!”

見夫人表示贊同,劉培吉笑了起來,其實他幾天前就已經決定接受王文佐的邀請了,只是想著要如何說服夫人,想不到今天這麼容易,不由得打趣道:“看來夫人不擔心大將軍和我算舊賬呀!”

“這種事情擔心也沒用!”劉夫人嘆了口氣:“這些日子我也看明白了,你天天待在家裡吃不好睡不好的,一下子就好像老了十幾歲,要是讓你就這麼回鄉當富家翁,郎君你非憋屈死不可,與其這樣,還不如去王文佐那兒!”

聽到夫人這番話,劉培吉心中不禁一陣感動,他伸手握住夫人的手,柔聲道:“你再等我幾年,待我做出一番事業,便與你回鄉歸隱林泉,過一世逍遙!”

————————————————————

洛陽,高五娘宅。

“狄相公,您請看!”高五娘恭謹的掀開身前的蒙布,現出面前的一個機械,這個機械由擺錘、轉輪、發條齒輪組成,機械的上部有一個轉盤,轉盤的邊緣有若干刻度,還有三根針,雖然從外表還看不出其用途,但其精緻的外表還是有一種特殊的魅力。

“這是——”狄仁傑問道。

“擺鐘,是依照大將軍的要求造出的!”高五娘自豪的答道:“是用來計時的,極為準確!”

“只是為了計時嗎?”狄仁傑吃了一驚,他沒想到眼前這麼複雜的一個機械只是用來計時,從高五娘臉上的喜悅看,當初王文佐應該為這個機械許下了不少懸賞的。

“狄相公!”高五娘看出了狄仁傑的心思:“您是不是覺得不值得?”

“呵呵!”狄仁傑笑了笑:“這擺鐘耗費不少吧?”

“嗯,這臺就花了七百餘貫。不過如果大批量生產的話,應該會便宜不少!”高五娘笑道。

“那誰會買呢?如果只是為了計時的話,看看日頭也能知道個大概,還有水漏的話也就夠用了!就算是有錢人家,也用不上這玩意的!”

“狄相公!你不知道,第一批四十臺擺鐘已經賣出去了!”高五娘笑的很得意:“主要滄州港買的,聽說航海和天文都很需要這擺鐘!這臺打算送到邙山山頂,供觀察天象所用!”

“哦!”狄仁傑聽到這裡,就不再問了,他雖然不清楚為何航海和天文為何需要這擺鐘,但他也知道王文佐在航海和各種工藝技術方面從來不吝嗇錢財。至於天文方面,這種東西自己沒必要知道太多。

“除此之外,你這次還帶了什麼過來?”狄仁傑問道。

“還有一樣,狄相公肯定有興趣!”高五娘露出了神秘的笑容。她不待狄仁傑說話,就揮了揮手,身後的婢女捧著一個托盤上來,她掀開上面蒙著的絹布,對狄仁傑做了個“請”的手勢。

狄仁傑看了看托盤,上面放著一個大約有尺許長,甘蔗粗細的金屬圓棒,他拿起圓棒,在手上擺弄了幾下,卻看不出用途來,不由得有些著惱了。

“五娘,這物件是——?”

“回稟狄相公,這也是依照大將軍所說的製造的!”高五娘笑道:“依照大將軍的賜名,叫做千里鏡!”

“千里鏡?”狄仁傑看了看手中的金屬圓棒:“哪裡有鏡子?”

“狄相公!”高五娘指了指狄仁傑手中金屬圓棒細的一端:“請您從這裡看出去!”

狄仁傑遲疑的將一隻眼睛對準金屬圓棒細的一端,突然的手臂一抖,那金屬圓棒掉了下去。

“這,這是什麼妖術?”

高五娘彎腰從那圓棒撿了起來,遞給狄仁傑:“這不是什麼妖術,有了這個,您就能看清遠處的景象,就好像在眼前一般。您可以這樣旋轉,可以調整遠近!”

狄仁傑依照高五娘所說的,小心的旋轉手中的圓棒,果然如高五娘說的那樣,竟然能調整自己視線遠近,就連數百米外樹上有幾隻鳥兒都纖毫畢現,他不禁嘖嘖稱奇道:“這千里鏡的名字果然起的妙,對了,這是如何製成的?”

“回稟狄相公!”高五娘笑道:“這圓筒裡面有兩片特別打磨的水晶片,透過這兩片水晶片,便能看到遠處的景象!”

“原來是這樣,大將軍當真是學究天人呀!”狄仁傑笑道:“這千里鏡若是用在軍中,便可先發制人,實乃軍國重器,對了,現在多嗎?”

“第一批只有十具,其中三具給了海船,其餘七具都帶來了!”高五娘道:“沒有辦法,這透明的水晶本來就不好找,打磨的高手匠人更是不多,這十具都已經花了二十多個匠人五六個月時間。”

“足夠了,足夠了!”狄仁傑滿臉笑容,他小心翼翼的將那副千里鏡放回托盤上:“高五娘,你此番可是立下大功了,這千里鏡的工匠和製作工藝一定要小心看守,千萬不能流失出去!”

“這個小人理會得!”高五娘道:“不過狄相公您放心,再過個兩三年,這千里鏡就可以變得便宜起來了!”

“怎麼說?”

“這千里鏡裡面最昂貴的就是那水晶,聽大將軍說,他有一種辦法可以把琉璃也變得如水晶一般透明,若是如此,這千里鏡將來的花費就少多了!”

“嗯,若是這樣,那就太好了!”狄仁傑笑道,千里鏡這種新奇的工具讓他十分欣喜,他少有的和高五娘開了個玩笑:“五娘,你這次功勞不小,乾脆我替你上書朝廷,要個誥命如何?”

“多謝狄相公了!”高五娘笑道:“其實誥命不誥命的倒是不著急,奴家有一件事情倒是想要勞煩狄相公!”

“什麼事?你說!”

“奴家聽說河南眼下正在發蝗災旱災!”高五娘笑道:“也不瞞狄相公,奴家的工坊這幾年事情多的做不完,人手缺的要命!所以——”

“你想從河南那邊發買些人?”狄仁傑笑道。

“其實主要是孩子,最好是十一二歲到十六七歲的機靈小子最好了!”高五娘道:“您也看到了,我工坊裡這些器械都精巧的很,氣力倒也還罷了,最要緊的是要機靈,肯學能學的。這個年紀的小子氣力雖然還差些,但學東西快,當五六年學徒就能出師做事情了!”

“原來是這樣,那倒是有些為難了!”狄仁傑嘆了口氣:“這可是要離人骨肉的事情呀!”

“也不是隻要小子,滄州那邊做什麼的都能有口飯吃!”高五娘道:“不過呢最好不要是那種宗族抱團的,不然在工坊裡面做不長久,好不容易練出來兩年就去種地了!”

“嗯!”狄仁傑點了點頭:“這樣吧!我給你開一張書帖,至於別的事情,就只能看你自己了,如何?”

“那就多謝狄相公了!”高五娘大喜道。

原來古代社會手工業工坊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很難找到足夠的有技能勞動力。一般來說,古代社會絕大部分人口都是從事農業勞動的,絕大部分手工業者通常也同時從事一定的農業勞動。

以紡織業為例,即便是古代松江地區的棉紡織和絲紡織工人,通常也都有自家的田地,農忙時經營農業,農閒時從事手工業生產;而英國的紡織工人在很長一段時間也都是在城郊地區,在他們住宅後院通常有一片菜地或農田,他們絕大部分食物是自己生產獲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