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韋伯 作品

第三百七十五章 上供

“如果大將軍肯出手,吐蕃朝夕可滅!”慕容鵡笑道:“如此一來,自長安以西萬里皆沐漢風,朝廷再無西顧之憂呀!”

 “你也不要把事情想的太簡單了!”王文佐笑道:“我方才只是說除掉欽陵,至多收復青海,至於攻吐蕃本部那還是算了,雪域高原山高路險,氣候嚴寒,我這個年紀還是算了吧!”

 “這倒也是!”狄仁傑道:“大將軍乃國家柱石,豈可輕動,其實只要能收復青海河湟之地,便斷吐蕃一臂,剩下的事情也就簡單了,交給後輩也就是了!”

 王文佐點了點頭,在他看來,唐與吐蕃最主要矛盾其實就是對青海隴右地區的爭奪,對於唐來說,青海隴右地區不但關乎絲綢之路的控制,還關乎關中核心地區的安全,勢在必爭;而對於吐蕃來說,青海不但是青藏高原最方便的一條出路,而且土地肥沃,宜農宜牧,一旦失去了青海,僅憑高原本部的農業基礎,維持現有的吐蕃統一國家都很難。

 所以吐蕃與唐之間的戰爭其間雖然有間隔的和平,但打打停停持續了近兩百年,幾乎與兩大帝國同始終。究其原因,雙方的戰爭是由其地緣政治決定的,而非某個帝王的好大喜功。而地理環境也決定了唐帝國很難把自己的力量投射到雪域高原去,所以王文佐的計劃只是在有生之年摧毀殺死欽陵,奪回青海,剩下的事情就交給後輩吧!他的主要精力還是要留給平衡諸子之間的實力,並儘可能推進新大陸的拓殖事業。

 王文佐的入京在長安的政壇掀起了一番新的浪潮,朝堂諸公們已經意識到,既然河北的半割據狀態已經是既成事實,那麼維持好雙方的關係,確保河北方面對長安統治合法性的承認就是重中之重了。而王文佐的親自前來,對天子的朝拜無疑是對這一合法性最好的承認。畢竟在古代中國傳統的政治話語體系裡,雖然天子的地位至高無上,但也有半獨立的諸侯存在,王文佐雖然不是李氏宗王,但他也通過與王室的聯姻,獲得了姻戚的身份,又有足夠的軍功,以此來擔任方伯,統御東方的蠻夷諸部,彷彿春秋時的齊桓、晉文一般,倒也說得過去。

 既然在政治倫理上說的通了,那阻擋這些人拜訪王文佐的最後一點障礙也就不復存在了。無論是為了充敘舊情還是為了將來做準備,王文佐的宅邸門前早已是門庭若市,車馬盈巷,似乎過往發生過的那些事情早已不復存在,全然是一副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景象。

 “下官考功司郎中許少勳,乞郎君通傳王方伯賜見!”一名身著緋袍的官員向狄仁傑雙手奉上名刺。狄仁傑接過名刺,露出含著歉意的笑容:“許郎中,眼下敝主尚有貴客,今日只怕無法一見!”

 “這個自然,這個自然!”那許少勳倒是一點也不意外:“那明日——”

 “明日大將軍要入宮,恐怕也不成!”狄仁傑笑道:“這樣吧!要不許郎中先回去,若是大將軍有空,在下自當派人去府上通知一聲,如何?”

 “那就有勞郎君了!”許少勳向狄仁傑拱了拱手,退出門外,他走到自己的馬車旁,看了看巷子裡排的滿滿的車馬,禁不住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似乎自己已經贏得了什麼。

 狄仁傑並沒有撒謊,此時的王文佐的確有客人,剛剛升為侍中的張文瓘帶著一個重要的任務前來拜訪,那就是與王文佐商議河北稅賦的問題。

 依照大唐開國時的政治架構,大體上為中央——州——縣的兩級結構,所謂的道只是一個臨時的監察機構,並無實際的行政權力。這也可以從州刺史的品級可以看出,上州刺史已經是正三品,從品級上看這已經是正常情況下朝臣可能升遷到的最高品級了,類似漢代郡守的地位。(漢代郡守兩千石,中央除去三公之外的其他官職也只有兩千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