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韋伯 作品

第712章 重振家門的希望

 ————————————————————————————

 “這王文佐實在是太過份了,他把我新羅當成什麼了?最下賤的奴婢嘛?一封信來就要我們這樣那樣。”狄仁傑已經離開良久,金法敏卻依舊餘怒未消。

 “陛下其實也不必太過生氣,照老夫看,這位唐國的王大將軍也算是頗有誠意了!”方才應答狄仁傑的老者答道:“說白了,高句麗故地的精華也就只有兩處:大同江兩岸,遼南那些谷地,遼南那些谷地唐人是肯定不會讓出來的,而大同江兩岸我們已經得其半,這麼看來,這位王大將軍也算是頗有誠意了!只是要陛下去長安肯定不能應允,必須力爭!”

 “不錯,如果陛下可以不去長安,那也不是不可以商量!”

 “嗯,這位王大將軍一來,形勢就大不一樣了。原先我們可以坐看唐人和靺鞨契丹等蠻子拼個你死我活,慢慢蠶食高句麗故地,而他一回遼東,倭國肯定會有所動作,我新羅反倒三面受敵,這就不妙了!”

 “是呀!雖說我們已經全據平壤,但說實話平壤往北不遠便都是荒蕪山地的貧瘠之地,除了滿山的樹林和蠻子啥都沒有,佔了也就是個名頭便宜,並無實利,還給唐人權當是賣個面子,只要我們得了裡子,又有什麼大不了的?”

 金法敏冷眼旁觀,聽著大臣們的交談。顯然,這些新羅大臣們對狄仁傑帶來的來信的態度和金法敏是迥然不同的:對於金法敏來說,王文佐來信中開出的條件刻薄而又傲慢,根本無法接受;而對於這些大臣來說,王文佐來信的條件,如果刨除掉金法敏必須去長安當人質之外,甚至可以說是相當寬厚的。

 之所以新羅君臣們對同一封信有兩種完全迥然不同態度,有兩個原因:王文佐這封信的主要針對對象金法敏本人,而非新羅;他甚至允許新羅保留了在高句麗滅亡後侵佔的一部分土地,當然前提是新羅王必須是金仁問。而對於這些新羅大臣來說,王座上是金法敏還是金仁問,其實對他們的利益都沒有太大的影響,換一個新羅王來免除未來的戰爭,並不是什麼太難做出的選擇。當然現在當著金法敏的面,這些大臣不太可能公然表示讓大王為了大家犧牲一下自我,但這不等於他們不會背地裡玩什麼小招。

 其次就是王文佐的到來讓整個局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王文佐到來之前,以薛仁貴為首的唐安東都督府實際上是無法調動百濟故地和倭國的兵力和資源,甚至就連熊津都督府和倭國故地都無法由一個將領統一指揮,協同作戰(這是王文佐故意讓沈法僧等人官職相近,不讓相互統轄的結果。這樣就可以避免王文佐去長安久了,被留守當地的將領架空)。這樣一來,新羅的本土實際上就不會受到太大威脅,所以金法敏才可以不斷投入資源和援兵資助高句麗的殘黨、靺鞨人,迫使唐軍將有限的力量投入海東大陸之上,而他就能慢慢的蠶食朝鮮半島上的高句麗故地。

 而王文佐到來之後,立刻將百濟故地和倭國的力量重新整合在了一個統一的意志之下,如此一來,新羅國頓時陷入了三面包圍之中,哪怕這兩地的兵力沒有發動進攻,新羅人也不可能像先前那樣無所顧忌的行動,繼續侵吞高句麗故地的計劃就很難實現了,這些那些新羅大臣是非常清楚的。

 而當時的新羅還處於中國春秋時期的階段,國中大臣都是大貴族出任,都擁有非常強大的力量,如果金法敏有像其父金春秋那樣的蓋世大功或者有金庾信這樣擁有崇高威望和非凡能力的岳父輔佐,還能壓服這些大臣,但在這兩人都已經去世之後,再想繼續保持高度集權就很難了。

 “陛下!”老人轉身對金法敏鞠了一躬:“唐人是老虎,我們新羅不過是老鼠,但老鼠也有老鼠的生存之道,那就忍辱負重,以待天時,不管王文佐提出多麼嚴苛的條件,我們都不該直接拒絕,而應該與其慢慢商議,爭取最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