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韋伯 作品

第兩百二十六章 易後



                “糧米兩百萬,布百萬?看來你的想象力還是比較匱乏呀!”王文佐心中暗想,估計這位要是看到幾十年後大唐丟掉河北賦稅之後,就憑著江南兩淮蜀中賦稅還能一邊內平藩鎮,對外打吐蕃回鶻,一邊長安洛陽二都窮奢極欲、紙醉金迷的騷操作,也只能高呼牛逼,五體投地了。

    劉培吉看著王文佐一聲不吭的樣子,還以為是自己哪裡說錯了什麼,得罪了眼前這位位高權重的大將軍,心中愈發惴惴:“當然,方才那些話都不過是下官的一點淺見,若有謬誤之處,還請大將軍見諒!”

    “罷了,這裡又不是朝堂,我們也都是閒聊打發時間等裴侍中來,有什麼對錯不對錯的!”王文佐笑道:“不過你方才說東南之地若是開拓好,非河北山西山東可以比擬,那假如讓你出任一東南大州刺史,你會怎麼做才能讓田野開闢,府庫富足呢?”

    “這廝該不會真的把我趕出長安,去南邊當一州刺史吧?”聽了王文佐的問題,劉培吉心中不由得咯噔一響,但事已至此,回頭肯定是不成了,他咬了咬牙道:

    “大將軍有所不知,在下回長安前,就曾經在湖州當過一任刺史、在徽州當過一任刺史!其實南方之所以眼下還不如河北等地,說到底其實也就一個原因,缺人,戶口太少!像湖州、徽州這些還好些,像有些南方州郡,一州之地有河北州郡兩三個那麼大,但戶口卻只有一半不到,出了州縣的治所,目光所及之處便是荊棘遍地,莽莽原野,村落少如晨星,如曠古開天一般,即便有人,也是山越、山蠻之流,這種地方維持尚且不易,何談田野開闢,府庫富足呢?”

    聽了劉培吉幾分叫苦,幾分分析的話,王文佐也大概猜出了幾分對方的意思:劉培吉表面上是回答王文佐的提問,而話裡話外卻是乞求王文佐別真的把他再踢到南邊去當刺史去,顯然當初他在南方那幾年當刺史的生活著實把他當怕了。不過從劉培吉的口中,他也知道了當時的南方和後世的南方完全是兩碼事,即便是蘇州、杭州、湖州這些後世著名的魚米之鄉,當時也完全是另外一副模樣:

    著名的杭嘉湖平原在當時還是一片湖泊和沼澤交錯的溼地,蚊蟲眾多、疫病流行,洪水更是司空見慣,主要的人口聚居區都在山地,現在的杭州城還是一片爛泥灘,後世的蘇杭之地還要等到唐中後期到五代期間數百年興建大量水利工程之後。而大規模興建水利工程首先要人,偏偏現在大唐的南方缺的就是人,尤其是在政府名冊裡,可以被徵發勞役,繳納賦稅的人,但問題是大唐的南方州郡沒人。

    “劉侍郎,若是按你的說法,南方州郡的最大難處就是缺人,對不?”王文佐問道。

    “不錯!”劉培吉點了點頭:“當然這不是唯一的難處,但卻是最大的難處,別的難處都還有辦法解決,但沒人就什麼辦法都沒有了!”

    “說得好!”王文佐拊掌笑道:“人乃萬事之本,劉侍郎有這個見識著實不錯。可我看到關中河北山東州郡不缺人呀?不但不缺,甚至可以說人太多了,不少地方男丁長成之後,根本沒有足夠的田畝授予他們,按照朝廷法度,男丁年滿二十,便應該授田百畝,二十畝為永業,八十畝為口分,百姓以此為基,繳納租庸調。可實際上很多地方只能授田五十,六十畝,甚至二十、三十,有的乾脆無田可授。既然如此,那為何不將這些多餘的人口遷到南方去,豈不兩便?”

    “大將軍有所不知!其實大唐也是有這種法度的!”劉培吉苦笑道:“大唐稱人多地少之處為狹鄉,而人少地多之處為寬鄉,授田時便將狹鄉之人授予寬鄉之田,以均多寡。但這狹鄉寬鄉一般也就是相鄰州縣,從關中河北到江南可是有幾千里路呢,水土風俗各異,百姓未必願意遷徙;其次州縣官員考核,最要緊的便是戶口多少,又有哪個官員願意把本鄉的戶口遷出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