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韋伯 作品

第兩百零八章 遠見和謬誤

老者威望甚高,眾人魚貫退下,堂上只剩下盧照鄰和那盧十二還在。老者冷哼了一聲:“十二郎,你剛剛是怎麼說,你不想去便不去,為何要說那些昏話?”

 “俺只是不想大夥兒中了關西天子的圈套罷了!”那漢子道。

 “朝廷開科取士,明明是好事,怎麼成了圈套了?”眼見得堂上只剩下三人,盧照鄰耐不住性子反駁道:“還有,現在大唐已經奄有天下,你卻稱其為關西天子,若是讓外人聽到,只怕便是一場禍事!”

 “不過是嘴上說的好聽罷了!”那漢子冷笑了一聲:“李家天子和宇文家、楊家的天子一般,都是把我們這些函谷以東的人都視為奴婢,唯有關西的才為良人。這不是關西天子是什麼?至於開科取士,更是荒唐可笑!我們崔盧趙李王諸姓自從魏晉以來,世居關東,長於經史,從來只有出題目考別人,哪有自己去參考求一官的道理?”

 “這個——”盧照鄰被問的啞然,結結巴巴的答道:“朝廷也要看看所選之人是否良材嘛!參考也不能說不對!”

 “那能考過的就是良材,考不過的就不是?全憑關西天子說了算了?”盧十二郎冷笑道:“若是如此,那我寧可在鄉里春夏讀書,秋冬射獵,了此一生!”

 “盧十二你到底是什麼意思?”老者冷聲道:“照鄰賢侄也是一番好心,你也不必這麼拿冷話嗆他!”

 “小侄的意思很簡單,以眼下的形勢,去長安應試與我等未必是好事!”

 “為何不是好事?”盧照鄰反駁道:“平日裡大家抱怨朝廷偏袒關西士人,我等河北士子仕途艱難,現在朝廷真的給出機會了,你卻又不去?只要考中了就能入昭文館,這機會還不好?”

 “進昭文館就是好機會?”盧十二郎冷笑道:“想必你忘記了崔浩是什麼下場了吧?”

 盧照鄰聞言一愣,盧十二郎口中的崔浩乃是南北朝時清河崔氏的著名士人,歷仕北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朝,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心腹謀士,屢次力排眾議,抓住了難得的戰機,使得拓跋燾對抗劉宋北伐,滅亡胡夏北涼,擊破柔然,是北魏一統北方的首席功臣,受命修北魏國史,這對於士人來說是莫大的榮耀。而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情,崔浩惹來彌天大禍,不但自己被下獄處死,清河崔氏以及與其聯姻的范陽盧氏、太原郭氏、河東柳氏也被連坐滅族,史上被稱為“國史之獄”。

 “十二郎你這話也有些過了,崔伯淵後來落得那等下場也要怪他自己言行不謹吧?太武帝讓他編修國史,他卻把人家祖宗的汙穢之事也盡數錄入其中,還刻在石碑上公之於眾,不死何待?”

 “伱以為崔浩他謹言慎行就能自保?”盧十二郎冷笑道:“崔浩他之所以落得身死族滅的下場就是因為功業太盛而根基太淺,身懷重寶而豺狼環伺,不死何待?你們以為去了長安,可以憑藉腹中的才學入昭文館,得天子賞識,博取功名富貴。如果你們考不中,或者中了之後只能得個小官還好,如果真的如你們所願,登了龍門,十有八九落得和崔浩一般下場,不但自己丟了性命,還會牽連族人!”

 盧照鄰被對方這番話說的面色慘白,一時間說不出話來。他熟讀史書,當然知道盧十二說的並非虛言。按照史料上的記載,崔浩在監修國史之前極得拓跋燾的信任,拓跋燾曾下令各部尚書若有難決之事,應該先徵求崔浩的意見,並且經常前往崔浩家,以常禮交往,崔浩本人也可以隨時進入寢宮。但與其他鮮卑大臣不同的是,崔浩的權力完全來源於北魏皇帝的信任和賜予,他雖然出身清河崔氏,但並沒有與其他鮮卑大人聯姻,也沒有自己的部曲軍隊,而且他力主舉薦河北士族直接出任州郡守官,這就直接觸動了北魏鮮卑貴族的利益。結果拓跋燾一旦被激怒,便群起而攻之,也無人替他說情,結果死於非命。與之成為鮮明對比的是同樣參與編修國史的中書侍郎高允,因為其是太子的老師,卻保住了性命。當時朝中少有河北出身的高官,而多有出身關隴的官員,他們對河北士子多懷有敵意,與崔浩的情況頗有相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