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韋伯 作品

第一百四十六章 橫禍



                聽到太子的回答,王文佐笑了笑,卻沒有說話。李弘與王文佐相處久了,知道王文佐行事謹慎,與地位比自己高的人相處時,如果不贊同對方的話,至多也就不說話,很少直言的,便笑道:“寡人說得若有不是的地方,還請三郎直言!”

    “不敢!”王文佐笑了笑:“這麼說吧!若是太子殿下真的下旨這麼做,縱然不會適得其反,也多半事與願違!”

    “哦?為何這麼說?”李弘問道。

    “很簡單,殿下還記得方才在下說的本朝的租庸調嗎?這些都是依照戶口來的,所以州縣的戶口越多,那麼當地繳納的租稅就越多,該州縣的守吏就會受到褒獎升遷。您若是將戶口從該州遷走,與從這些守吏身上割肉走又有什麼區別?”

    “你的意思是各州守吏會抗旨?”李弘問道。

    “那倒是不會,但肯定會設法推委拖延,尋找各種理由推脫,到頭來事情肯定會不了了之!”王文佐嘆道:“殿下,您要明白一點,即便將來您真的登上至尊之位,也不是想做什麼就能做成什麼的,至少違背所有官吏意願的事情你是做不了的!”

    “這倒也是!”李弘點了點頭:“那就暫時停止考核這些州縣的戶口好了!”

    “那這就更難了!”王文佐笑道:“租庸調乃是國家的命脈和基石,暫時停止考核所在州縣官吏的戶口數字,那用什麼來決定官吏的升遷?而且關中乃是朝廷的腹心之地,就現在這個樣子,長安還三天兩頭缺糧,天子甚至不得不時常前往洛陽就糧,政事堂和戶部都是不會同意的!”

    中國古代的政治文化中,評價一個政治家是否成功,一個重要標準就是戶口數是否增加。比如在《孟子梁惠王》中,梁惠王就詢問孟子:“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直到滿清廢除人頭稅之前,古代中國國家的稅收很大一部分都是人頭稅,即丁賦和算賦,勞役和免稅錢實際上也是人頭稅的一種。既然是人頭稅,那麼國家財力的多少就和戶口數呈正比關係。不管君主再怎麼有決心做一件事情,但如果這件事情傷害到國家的稅基,都很難不收手。

    “若是如三郎你說的這般,那豈不是沒有辦法了?”李弘問道。

    “辦法是有的,但就得動一動府兵的兵籍!”王文佐道:“據在下所知,在隋文帝之前,府兵的兵籍是和尋常百姓的民籍分開的!”

    “不錯!”李弘聽到這裡,精神頭立刻提了起來:“那是開皇十年之事,隋文帝下詔,令府兵皆入民籍,至此府戶不再居無定所,實乃大大的善政!”

    “殿下,隋文帝當初所為的確是善政,但今時不同往日。如今關中地區早已人口稠密,根本拿不出足夠多的土地安置府兵,照臣看,不如將一部分兵府的戶籍專門列入軍籍,然後將其遷到有多餘土地的地方,這才是真正的辦法!”

    “這倒是個不錯的辦法!”李弘思忖了片刻之後,問道:“那三郎你可有什麼打算?”

    “先從渭南縣做起吧!”王文佐笑道:“先清點一下當時府兵的戶口,若有不足的,就用流民和餘丁填充,然後是尋找有空閒土地設立兵府的地方,再就是籌算需要遷徙的費用,最後才是實施!”

    “那就好,那就好!”李弘見王文佐考慮的如此周全,十分高興:“那寡人就靜候佳音了!”

    ————————————————————

    告別了太子,出了延禧門,王文佐才上了馬,隨行的鼓吹儀仗簇擁之下,路人們聚集在道路兩旁,接踵摩肩,向當中馬上身影投以豔羨的目光,隨著幾聲叫好,歡呼聲和口哨聲響成一片。

    王文佐很清楚,這些歡呼的對象並非是自己——是威武整齊的隊伍、扈從們身上華麗的錦袍、甚至自己胯下的駿馬,唯獨不是自己,如果明天換一個人處於自己的位置,這些人也會向他歡呼的。長安就是這樣的地方,這裡的居民們喜歡熱鬧、漂亮、華麗的事物,但他們的喜好也變化無常,今天會向你這個人歡呼,明天說不定就會向西市門前你懸掛的首級吐唾沫。這就是長安,就像漂亮的女人,誘人而又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