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韋伯 作品

第一百三十章 餘波



 “不必了!”王文佐搖了搖頭,神色有些悲慼:“說到底他也是因為我而死的,否則他若留在青州家裡,現在應該還活的好好的!”

 桑丘張了張嘴,一時間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最後還是低聲道:“那屍首應當如何處置?還有,對外間如何說?”

 “收拾一下,遣人送回青州安葬,給他父親五百貫燒埋錢!至於對外間的說辭嘛——”王文佐猶豫了一下:“就說是突發暴病而亡吧!”

 “是,小人立刻去準備!”桑丘應了一聲,快步出去。

 待桑丘出了院子,王文佐收拾了心情,回到屋中,崔雲英正理著床上,笑道:“三郎,妾身在青州時也曾經聽說過這成都錦官城的名聲,今日來了,才發現你這床上的鋪蓋也太素淡了些,為何不用些蜀錦來制一整套?”

 “我在軍中呆慣了,哪裡懂得這些講究!”王文佐笑了笑:“你若是喜歡,明日去外間店鋪轉轉,若有喜歡的便讓他們縫製了送來便是!”

 “那好,妾身還是頭次來成都,可要開開眼界了!”崔雲英一副摩拳擦掌的樣子,她回過頭,看到王文佐的臉色:“三郎你怎麼了?出什麼事情了嗎?難道還是為了會被貶官的事情擔心?”

 “呵呵!”王文佐強笑了兩聲:“倒也不是,只是覺得有點累了!”

 “你也就是太辛苦了!”崔雲英走到王文佐的身後,一邊輕柔的替其按摩太陽穴,一邊柔聲道:“做到你這等官,大部分事情都交給下頭的屬吏去辦,到時候向你通報一聲,點個頭也就是了!哪有什麼事情都事必躬親的?”

 “是呀!”王文佐聽的有趣:“娘子你倒是會做官?”

 “三郎你不信?”崔雲英得意的揚起了下巴:“俗話說治大國如烹小鮮,這治國本就和調理羹湯一樣,做廚子的豈有一會兒加柴一會兒又加水的道理?再好的材料這麼折騰也不成了。除非是和吐蕃開戰,夫君您垂拱而治才是上策!”

 王文佐笑了笑,身為崔氏女,崔雲英說的倒也是內行話。古代社會是以農業經濟為基礎的,政府的公共服務其實很少,基本就是對外抵禦入侵,對內搞搞水利工程建設;現代社會的推廣良種,新農業技術,工具等基本沒有,全靠民間自己總結推廣。所以像王文佐這等高官,只要不打仗就別瞎折騰就是真正愛民,其他的什麼修城牆、搞軍備、訓練民兵啥的都是耗費民力,積累社會矛盾的勾當。

 後世人把這種政治態度視為保守,不思進取,但問題是古代社會的經濟邏輯和現代社會是不一樣的。古代世界不存在指數類型的技術進步,即便投入再多的資源在技術進步上,所能帶來的生產增長也會很快邊際遞減,其結果就是技術進步帶來的生產增長很快就會被隨之而來的人口增長消耗掉,平均到每個人都不會有太多剩餘。

 換句話說,所有古代社會的農民,無論他生活在大唐,還是日本德川幕府、印度孔雀王朝、莫臥兒帝國、古代埃及、西歐中世紀法蘭克,都是剛剛位於溫飽線上,或者乾脆在溫飽線上下浮動的,他們的生活水平沒有質的區別。用德川家康的話說就是:“吃不飽又餓不死!”,很多人拿這句話來批判德川家康對農民的殘酷,但其實德川家康在古代的統治者當中還真不算有多殘酷的,甚至可以說是相當勤政愛民的那一小撮了,原因很簡單,對於絕大多數古代社會的農民來說,吃不飽而又餓不死已經是一種幸福了。

 看到這裡,就不難理解古代世界的那種保守、不思進取的政治態度了。既然增長是非指數型的,不可持續的,那麼對於生活在古代社會中的人們來說,第一位的就是確保口糧的供應,而不是進步;因為大部分人所掌握的口糧只不過剛剛夠維持再生產所需,只要稍有波動,那就意味著餓死。一個現代社會的小市民拿錢買股票、比特幣失敗血本無歸最多老婆離婚;而一個古代農民擠出口糧換新品種,如果當年沒有收成,那很可能就一家死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