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韋伯 作品

第一百零二章 被俘



 親衛給弓仁送來鐵甲和鷹翼盔,正當弓仁披甲的功夫,吐蕃人的行列一片混亂,有些人組成橫隊似乎是想要抵抗即將到來的敵人,有的人遛進道路兩旁的灌木叢,更多的女人鞭打馱畜和牛羊,呼喊自己孩子的名字,而這只是讓一切更加混亂。一小撮突厥騎兵出現在三百多步外的樹林邊緣,弓仁束緊最後一根皮帶,拿起長槍舉過頭頂:“跟著我,不要掉隊!”

 突厥人就好像融化的瀝青,緩慢的流向吐蕃人行列的末尾,這些嫻熟的牧人,越過樹根和岩石,在灌木叢和大樹之間挑選路徑。擔任後衛的吐蕃人迅速迎上前,一邊吶喊,一邊揮舞長矛,不顧一切地衝向自己的死敵。而突厥人很少與其正面衝突,他們先用弓箭削減對方的人數、打亂隊形,然後散開隊形,迂迴到敵人的側面或者後面,將這些吐蕃人留給第二線的主力。

 這在吐蕃人看來,就是敵人在他們的逆襲下被打敗了,後退了。吐蕃人不禁發出歡喜的狂呼聲,就連弓仁自己都不禁笑了起來:“看來突厥人被唐軍打敗之後就變得軟弱不堪了,竟然連一次衝擊都抵擋不住,就潰散了。很好,只要將他們打垮,我們就可以退到星宿海一帶,把人和牲畜都分散到那些湖泊邊緣的沼澤地去,那時候唐人就沒什麼好怕的呢!”

 “首領,首領!”喊叫從側面傳來。一名斥候衝出森林,臉上滿是鮮血,胯下的坐騎渾身是汗。“首領,有更多敵人,在樹林裡面有更多的突厥人,他們都披著鐵甲、手持鐵矛、就連戰馬都有披甲,很多,非常多!”

 在後世的人們眼裡,與絕大多數曾經稱霸草原的遊牧民族一樣,馬背上的弓箭手是突厥軍隊的主要形象。但事實並非如此,突厥人最早是以上一任草原霸主柔然人的鍛奴登上歷史舞臺的,在擊敗上一任霸主之前,突厥人就掌握了不錯的金屬冶煉鍛造技術,所以突厥軍隊中的確有大批騎射手,但突厥軍隊的精華卻是身披重甲的貴族騎兵,這些重騎兵往往在全身鎖子甲之外還有皮甲,鐵頭盔、鐵護臂,全身上下都得到很好的保護,除了角弓之外,還使用長矛、骨朵、馬刀等武器戰鬥。在遇敵交戰時,突厥重騎兵一般都會隱藏在第二線甚至第三線,由大量騎射手先騷擾削弱對手,尋找敵人陣線上的弱點,在關鍵時候再予以致命一擊。

 “混蛋,後退,後退,吹號!向我靠攏,下馬重整陣線!”弓仁大聲咒罵,他沒想到自己居然中了這麼簡單的圈套,所有的遊牧民都這樣,他們喜歡先發起進攻,等你反擊就佯裝失敗,把你引誘到有利的地形,再發起圍攻,父親和自己說過很多次,和遊牧民打仗,一定要小心,不到確認敵人的大旗在哪裡,就不要貿然發起衝擊。

 隨著號角聲響起,突厥人的重騎兵從樹林中出現了,同時從南面和東面兩個方向出現,他們的盔甲在陽光下閃著冰冷的光,鼓聲響起,吐蕃人們忙亂地組成方陣,突厥人的輕騎兵不斷從四周掠過,射來一支支箭矢,弓仁已經竭盡全力,但已經太遲了。

 說時遲那時快,突厥人的重騎兵直撲過來,經驗豐富的指揮官選擇了吐蕃人的橫隊的兩側,弓仁竭力下令士兵們轉向,用行列的正面抵抗敵騎的矛尖,但面對迎面而來的如牆鐵騎,吐蕃士兵的行列也開始混亂。畜群這邊也發生恐慌,成百上千的婦女兒童急匆匆逃離戰場,有些直接摔倒在自己的牲畜蹄下。一個老婦人的牛車失去了控制,受驚的母牛調轉頭衝向吐蕃士兵的行列,互相攪作一團。

 “不許後退,不許後退,殺呀,殺呀!”弓仁的嗓子已經嘶啞了,他揮舞長矛,竭力激勵身邊的人,但突厥的重騎兵還是沖垮了吐蕃人的行列,然後掠過兩側,像鉗子一樣夾攏。一些突厥騎射手們向吐蕃的逃難隊伍發射火箭,驚惶的吐蕃人四散逃走,大部分是老弱婦孺,不過也有少數壯年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