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韋伯 作品

第九十三章 徵兆



 “嗯,其實照我看,若是真的敗給了吐蕃人,緩一緩說不定會更好?”

 “為何這麼說?”

 “很簡單,若是薛將軍敗了,吐蕃在東線的大將欽陵勢必聲望大漲,其兄長贊聶多布為吐蕃相國,吐蕃國內君弱臣強之勢只會更為嚴重。若是我大唐以兵相逼還好,強敵在外吐蕃君臣之間就算有嫌隙,也還能放下來一心對外;若是大唐言和,外部壓力一小,吐蕃贊普與噶爾家族勢必自相吞噬,不是贊普誅殺臣子,就是臣子弒殺主上。到了那時無論是哪一家贏了,吐蕃都勢必元氣大傷,我大唐再坐收其利也不遲!”

 “正是如此,那三郎有沒有把這些上奏天子?”崔弘度又驚又喜的問道。

 “弘度,你當真是傻了,眼下薛將軍還沒出兵,我就說薛將軍打了敗仗之後應當如何,這豈不是詛咒薛將軍打敗仗?”王文佐笑道:“就算天子度量大,不與我計較,但朝中其他人知道了也是不好!”

 “是,是!”崔弘度臉色大變,連忙道:“三郎請放心,這件事情我絕不會讓第三人知道!”

 “那就好,時間不早了,先去休息去吧!”

 ————————————————————————————————

 青海、伏俟城(遺址位於今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石乃亥鄉鐵卜加村)、吐谷渾故都。

 “兄長讓我放棄伏俟城?”欽陵抬起頭,看著使者的臉。

 “是的!這其實是贊普的要求,唐人在隴右已經集結了大軍,聲稱要將原吐谷渾王送回故地!”使者下意識的偏過頭,避免與欽陵對視,自小他的眼睛就特別有神,目光猶如利箭一般,少有人敢與其對視,其父祿東贊就曾經訓斥過他,不允許他隨便直視地位高於自己人的眼睛,以免無端激怒對方,惹來禍患。

 欽陵嘴角露出了譏諷的笑容,他走到窗旁,向外望去,這座吐谷渾昔日的王城其實並不大,長不過四里,寬不過三里,城內也沒有什麼宏偉的建築物,昔日的吐谷渾王過得是遊牧生活,逐水草而居,只有在每年冬天下雪後才會回到城中過冬。但優越的地理位置依然給這座城市帶來了巨大的財富——絲綢之路中的青海道、河南道、唐蕃古道在這裡交匯,從這裡向南,經由松州可以抵達成都;向西北可以抵達西域,繼續向西便進入中亞、向東就是隴右、向北就是突厥故地。父親耗費了半生才拿下此地,想要把這裡變成噶爾家族的用武之地,而兄長竟然要自己就這麼讓出來。

 “兄長還說了什麼?”

 “大相說,唐人兵強,國勢強盛,若與其爭鋒,勝則兵禍連綿,敗則必為贊普責罰,贊普也不會支持我們。且伏俟城位於青海湖畔,地勢平坦,易攻難守。不如先讓與唐人便是,吐谷渾早已部眾離散,便是唐人送回故王,也無法與我相爭!”

 “兄長還是老樣子,嘴上都是道理,說到底還是心裡害怕!”欽陵心中暗想,他沒有說話,回到自己位置坐下,書房裡一片安靜,只有火爐裡的乾柴在噼啪作響。使者戰戰兢兢地站在桌前,汗水從他的臉頰滑落,一滴滴落在胸前,已經浸溼了一大片。

 “你回去後稟告兄長,羊群雖多,卻不敵孤狼;唐人雖多,卻不及我吐蕃勁勇,吐谷渾之地是阿爹領兵百戰而得,豈可就憑著唐人幾句空話就讓出去?贊普讓我們讓城,是想借唐人之力來削弱我們家,如果我聽命,那贊普只會變本加厲,步步緊逼!最後求自保也做不到了!我說的話你都記住了嗎?”

 “小人記住了!”使者身體輕微的顫抖著:“我一定會把您說的話一句不變的轉告大相!”

 “很好!伱下去歇息吧,明天早上就上路!”

 “遵命!”

 使者離開後,欽陵走到地圖旁,他那張稜角分明的臉彷彿石雕,火光為他的皮膚罩上了一層陰森的橙色,在他的眼眶底投下深深的陰影。他很清楚兄長這個口信的真正含義——如果自己與唐人直接開戰,就不要指望可以從本土獲得什麼支援了。忠於贊普的力量自然不必談,即便是噶爾家在雪域高原的力量,也抽不出太多來,畢竟兄長也需要足夠的力量來壓制贊普對朝政的爭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