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韋伯 作品

第一百二十章 討價還價

    “這唐人使節果然早有圖謀,幸好殿下早已有了防備!”中臣鐮足心中一驚,笑道:“自然是中大兄皇子!”

    “且慢,你說的是中大兄皇子?這麼說來他還尚未登基?”王文佐裝出一副詫異的樣子:“這怎麼可以?發書之人乃是吾國之天子,受書之人自然也只能是貴國之國主,豈能交由一介皇子的?”

    “使臣有所不知,先王去世前,就已經將朝政一概委託於中大兄皇子了,這國書自然也是他收受!”

    “中臣卿,委託政事是一回事,為一國之主又是一回事,豈能一概而談?三國時劉先主於白帝城將國事悉數託付葛公,此後蜀漢政由葛氏,祭由後主。即便如此,魏吳兩國之國書也是寫給後主,而非葛公呀!”

    “這個——”中臣鐮足頓時啞然,他熟讀中國史書,當然知道王文佐舉的例子乃是出自《三國志後主傳》,蜀漢後主劉禪就曾經對諸葛亮說“政由葛氏、祭則寡人”,即將政務軍事悉數交給諸葛亮,自己只承擔祭祀天地社稷祖宗神靈的工作(古代中國皇帝實際上身兼首席祭祀、統帥、政府首腦多職於一身),而即便如此,當時蜀國的君主依然是劉禪而非諸葛亮。因此即便中大兄皇子早在齊明天皇時就已經實際掌握朝政,但只要他一日不登基為王,他一日就不能代表倭國接受唐國天子的國書,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講,祭祀倭國最高神靈天照大神的首席祭祀琦玉皇女要比中大兄皇子更有資格接受國書,畢竟在古代世界,君主的第一職責就是祭祀天地神靈,獲得天地神靈的認可。(秦玉璽上就刻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怎麼了?中臣卿有什麼為難之處嗎?”王文佐問道。

    到了此時,中臣鐮足心知自己已經中了對方的圈套,但卻也毫無辦法,畢竟只要中大兄皇子一日不登基為王,就一日沒法接受唐國天子的國書,否則唐國使臣立刻就可以拿這個來名正言順的興師問罪。他猶豫了一下,沉聲道:“據我所知,貴國秦王為太子監國時,也曾經代天子受理他國國書,如今吾國中多事,寶座無人,貴國身為禮儀之邦,為何不能依照先例而行呢?”

    王文佐聞言一愣,對方說的秦王顯然是指李世民,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才被立為太子,有監國之權,距離登基為帝好像還真有幾個月?這段時間裡李世民就是實際上的皇帝,接受國書這種事情倒也不奇怪。中臣鐮足舉的這個例子倒是促狹的很,王文佐總不能說本朝太宗皇帝當太子的時候僭越本分,胡作非為吧!

    王文佐被問的說不出話來,一旁的崔弘度卻忍不住了,大聲道:“你這倭夷,好生無禮。太宗文皇帝持弓矢定天下,有蓋世之功,億兆蒙德,仰之如天,豈是一倭酋之子可以比擬的?”

    中臣鐮足不慌不忙的告了聲罪,笑道:“貴國之太宗皇帝之功績,自然是四海皆知,在下雖在異國也有所耳聞。但吾國之中大兄皇子內鋤奸臣,外攘蠻夷、立國法、定品級,吾國之人亦無不敬仰如天,雖不敢與貴國太宗相比,但亦是小國數百年來未有之英主!”

    “這廝好生難纏,果然能在史書上留名的就沒一個好相與的!”王文佐心中暗想,中臣鐮足方才那番話表面上聽起來沒啥毛病,但其實皮裡陽秋,比如他說太宗皇帝的功績四海皆知,他在異國也有所耳聞,這可以解釋為李世民文治武功遠邁前朝,他在倭國也聽說過;但也可以解釋為貴國先帝弒兄殺弟,逼父奪位的那點醜事,我都知道了,你也別在這裡吹牛逼了。王文佐若想把當初中大兄皇子殺有間皇子的事情拿出來說事,那就是自討沒趣了。

    “弘度!”王文佐抬了抬手,制止住還憤憤不平的崔弘度,笑道:“貴國中大兄皇子的諸般功績,在下所知不多,倒也不知道中臣卿所言真假,姑且權當是真吧!不過他妄動干戈,啟釁於大國,致使師徒喪於海外,子弟肝腦塗地、舟楫蕩盡,百姓怨尤、府庫空虛,這些總該是事實吧?鄙國太宗文皇帝可曾有這等事?非是在下妄言,中臣卿以中大兄皇子與我太宗文皇帝相比,只怕有些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