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韋伯 作品

第一百一十七章 商站

    “不錯!正是如此!”崔弘度此時也明白了過來,這難波津是倭人的第一大港口,能在這裡混飯吃的肯定是消息靈通之輩,王文佐先前送出去的上等瓷器,茶葉絲綢都是倭人貴族喜歡的物品,這種事情短則三五日,長則半個月,就會傳遍倭人都城,不怕沒人來搶購。

    “明公,您叫我來?”曹僧奴在船艙門口屈膝行禮。

    “僧奴你來了,快進來說話!”王文佐指了指自己左手邊:“對了,你覺得難波津這個地方如何?”

    “難波津?明公的意思是?”曹僧奴露出了迷惑的神色,顯然他還不是太明白王文佐具體問的是哪個方面。王文佐見狀笑道:“也怪我沒說清楚!我的意思是,假如在難波津建一個商站,與倭人進行貿易,你覺得如何?”

    “難波津建一個商站與倭人貿易?”曹僧奴驚喜的張大了嘴:“若是如此的話,那自然是再好不過了,不過倭人會答應嗎?”

    “倭人答應不答應先放一邊!說說看你為何覺得在難波津作為商站會很好?”

    “明公,小人以為這難波津就是倭人的揚州!”

    “揚州?為何這麼說?”王文佐與崔弘度交換了一下眼色,都從對方眼裡看出了一絲驚詫,雖然唐代的經濟重心還在北方,但若論商品經濟卻有揚一益二的說法,即天下城市商貿繁榮,揚州第一、益州第二,而非長安和洛陽,曹僧奴拿難波津與揚州相比,可以說與王文佐不謀而合了。

    “明公,小人失禮了!”曹僧奴向王文佐告了聲罪,拿過王文佐面前的水杯,伸出指頭沾了水在桌面上便畫了起來:“自古以來,若要商貿繁盛之地,首先要人口繁盛,有人才有財;其次又要交通便捷,最好鄰近江河湖海,便於舟楫,尤其是江河交匯、江河入海、湖泊臨江之地。揚州便是如此,首先江南富庶,物產豐饒、人口繁盛,其次長江運河交匯於此地,南北貨物交匯於此地,而且海外商賈也能從逆流長江而至。這難波津也是如此,首先江海交匯,交通便捷,其次臨近倭人國都,肯定人口繁盛。”

    “不錯!不夠還少說了一樣!”王文佐笑道。

    “還行明公示下!”曹僧奴忙道。

    “先前聽定惠、守君大石他們所言:倭人的祖先最早到來便是在一個奈良的盆地之中,後來隨著倭人實力漸強,便四出兵馬攻伐開拓,分封子弟以為藩屬,但都城還是在奈良,這奈良如同倭人的關中一般,而現在的關中一日也離不開的是什麼?”

    “漕運?”曹僧奴問道。

    “不錯,就是漕運!”王文佐笑道:“既然這奈良盆地是倭人的根本之地,那麼他們的貴人肯定聚居於此地,四方領地的租稅貢賦也要彙集於此地,陸路翻山越嶺耗費太多,水路就是最方便的。你們想想,長安那些漕船回去的時候都裝了些什麼?現在你還擔心倭人不會答應你在難波津修建商站了嗎?”

    “小人明白了!”經由王文佐這番點撥,曹僧奴終於明白了過來。與近現代城市不同的是,古代絕大多數城市是純粹消費性的,城市對農村只是單純的榨取和寄生的關係,城市以租稅、貢賦等形式從農村榨取了大量剩餘產品,而除了極少數高端手工業品和本地無法出產的生活必需品(比如鹽、香料)之外,什麼都不會回饋給農村。而且越是重要的城市比如首都越是如此,比較極端的例子比如中國古代的長安、洛陽、汴梁、北京,西方古代的羅馬等,在這些城市裡大部分居民都是為一小撮頂級統治階級服務的,並不做任何生產性勞動。當時日本的首都飛鳥京雖然不會到上面幾座城市那種地步,但肯定也會有大批外來貢賦租稅來供養都城周圍的非生產性人口。

    但也不能說古代城市對農村的榨取是完全沒有一點益處的,應該說這也促進了商業貿易的發展,為了儘可能減少運輸成本,城市統治者會修建道路、港口、運河,為了存儲貨物,會修建倉庫,為了獲取統治範圍之外才有出產的商品,他也會修建市場,制定法律、獎勵商人。隨著商業貿易的逐漸翻身,統治者會逐漸發現徵收商業稅收比直接從農村收取貢賦是一件更加有利可圖的事情。就拿倭人的難波津為例,遠離奈良盆地的其他地區的人們肯定會盡可能把自己的收穫隱藏起來,想盡一切辦法拒絕和拖延繳納稅賦;但如果有來自遠方唐人的商品出現在難波津,為了獲得這些稀有的唐人商品,其他倭人統治區,甚至在大和王國統治區之外的其他當地土著也會自願的運來各種貨物交易,而來的人越多,貿易就越繁盛,倭人統治者只需要派一個稅吏,就可以輕輕鬆鬆的獲得豐厚的回報,可謂是坐享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