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韋伯 作品

第五十六章 長安人


  既然王文佐的目的只不過是阻止倭國向律令制國家的轉變,那他實際上與絕大部分倭國豪族來說其實並沒有什麼利害衝突,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大兄皇子是他們共同的敵人。從後世來看,所謂的“大化革新”、“天皇律令制國家的形成”就是以大唐國家為模板,廢除舊有的世襲氏族貴族制度,建立以天皇為核心的中央集權官僚政治國家。

  簡單的來說,在此之前,大和國家的每個大氏族貴族都是一個小天皇,他們擁有自己的領地、自己的部民、自己的軍隊,自己的信仰(主要是祖先神),天皇(其實當時應該叫大王)只不過是他們當中最強大的一個。而大化革新之後,天皇成為唯一的權力來源,氏族貴族們的領地部民軍隊信仰都被剝奪,他們必須由天皇授予官職來保證自己的利益。顯然,在向律令制國家的轉變過程中,原有的氏族貴族是利益受損者,只要王文佐能夠申明實情,那要擊敗中大兄皇子就很簡單了。筆趣庫

  在當時的狀況下,能夠參加使團前來大唐的肯定多半來自倭國的氏族貴族,俗話說有背叛階級的個人,沒有背叛階級的階級,即便他們當中有人主觀上支持中大兄皇子的改革,但客觀上他們當中大多數人至少不會反對自己所在階級的利益。他們回到倭國後只要能起到一個傳聲筒的作用,將王文佐反中大兄皇子,不反大和,反對律令制國家,確保世襲氏族貴族利益的態度傳播開,那就足夠了。

  ————————————————————————————————

  長安西市。

  麟德元年正月十九日上午,狂暴的北風在長安城的朱雀大街上怒吼,被風吹集在一起的灰暗雲塊,使天空顯出一片慘淡景象。細小的雪花緩慢地飄落在潮溼而又汙穢的石頭鋪的街道上。

  等待著集市開門的人們,東一堆,西一堆的聚集著,無聊的扯著閒篇。由於下雪的緣故,大多數人都站在各種大建築物的拱廊下,尤其是祆廟的前廊更是站滿了人,這座廟宇是一座宏麗的建築物,其前半部分一座寬闊的拱廊組成,兩邊是成排的瑰麗的圓柱,從那座主要的拱廊那兒又分出兩座側翼拱廊。在祆廟後不遠處則是一座巨大的糧倉,像這樣的糧倉在東市也有一座,依照規矩,東西兩市的糧倉是預備不時之需的。在這兒,僱主和工匠,兌換錢幣的商人,商賈和官吏,都混雜在一起;他們東一小堆西一小堆地站著,商議著各自的事情。人群不斷地來來去去,發出一陣陣喧鬧的話聲,彷彿一個巨大的蜂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