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韋伯 作品

第一百七十四章 囚徒


  長安晉昌坊,大慈恩寺。

  窗旁的几案上的香爐傳來淡淡的檀香氣息,月光從窗戶投入,映照在精心打磨過的青磚地板上,彷彿白玉一般。

  定惠和尚嘆了口氣,這屋子就和它的主人一樣,禮數週全、善解人意、手腕靈活,但不改其內核的霸道,當初在故國與扶余豐璋飲宴時曾經聽他這麼評價過唐人:熊皮手套裡的鐵腕,現在回想起來還真是恰如其分。

  身為中臣鐮足的長子,定惠六歲就剃度出家了,這在當時的倭人貴族中很常見,從大陸而來的僧侶們在帶來佛教的同時,還帶來了各種精妙的學問。(當時大和民族的文化還處於萌芽階段,被後世譽為日本民族的《詩經》的《萬葉集》還要近一百年才完成,無論是皇族還是貴族都沒有公卿化、文人化,其形象更接近於後世平安時期的那些東國武士。)

  寺院就成為了倭國的文化和學術中心。無論是皇族還是貴族,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寺院向僧侶學習知識,年長後既可以成為宗教領袖管理寺院,也可以作為學問僧、外交僧來直接參與政治活動,還可以還俗。

  而定惠就是作為倭國使團的成員來到洛陽的,並且得到了天子的接見。第一次會面總是美好的,天子禮儀性的詢問了天皇是否安好和倭國的情況後,還讓隨行的蝦夷護衛在朝堂上表演了弓術,蝦夷隨員的高超射術贏得了天子的讚賞,吩咐讓其在館驛居住。

  接下來的日子是最快樂的,定惠以僧人和使團成員的雙重身份四處拜訪,如飢似渴的吸收著各種各樣的知識,而最讓定惠驚歎的不是各種奇妙的學問,而是洛陽城的宏偉——唐國人稱其為神都,依照唐國的說法,洛陽城正好位於天下之中,是與天上的太微垣相對應,而太微垣正是天帝所居之處,因此洛陽城也應該是人間帝王的居所。

  幸福總是短暫的,唐與新羅建立的反百濟聯盟迅速的改變了倭國與唐的外交關係,大唐天子傲慢的認為自己才是世界無可爭議的主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即便像倭國這樣的海外之國也不例外。為了避免倭人使團走漏對百濟遠征的消息,在敲定了遠征計劃之後的第二天,所有的倭人使團成員都被逮捕,然後送到了長安,幽禁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