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韋伯 作品

第四十一章 兄弟


  金法敏雖然明知道劉仁軌這番話用意頗深,但心中還是不由得生出一股異樣來。原來金法敏之父金春秋乃是新羅不世出的英才,他本為王室旁枝,依照當時新羅的骨品制,只是“真骨”(即第二等級),並無權繼承王位。但此人不但才略出眾,而且心胸寬廣,格局極大,在花郎徒時便與金庾信等人結好,其後又屢立功勳,乘著新羅王室內亂,逐漸控制了朝政。

  當時朝鮮半島處於三國紛爭的局面,新羅在控制了漢江流域後,高句麗與百濟已經不再接壤,於是無形之中新羅就成為了百濟與高句麗共同的敵人,加上新羅曾經吞併日本大和王朝在朝鮮半島的據點任那。於是百濟便逐漸與高句麗與大和交好,形成了一個以百濟國為核心的反新羅包圍網,新羅隱然有亡國滅種之憂。

  因此金春秋便於公元648年攜子金仁問出使大唐,以百濟阻擋新羅朝貢大唐為藉口,懇請大唐出兵征討百濟,次年金春秋回國時,留下金仁問為天子宿衛(即人質),回國後全面推行唐制,在外交上全面倒向大唐,數年後新羅真德女王去世,具有王位繼承權的“聖骨”已經無人,金春秋也順理成章的登基為王。

  而這些年金仁問往返於新羅與大唐之間,最終促成了公元660年唐出動十萬大軍渡海伐百濟,一舉消滅了百濟這個百年宿敵,從根本上瓦解了反新羅包圍網。對於新羅國上下,第一大功臣是制定聯唐滅百濟這一宏偉戰略的金春秋,功勞第二的便是這一戰略的具體執行者金仁問。如今金春秋久病臥床不起,大位距離金法敏只有一步之遙,突然聽到唐人使臣拼命誇獎自己那個功勳卓著,文武雙全的弟弟,金法敏心中的滋味當真是不足為外人道之。他思忖了片刻,擠出了一句話來:“天恩深重,舍弟殺身難報!”

  “呵呵呵!”劉仁軌笑了起來:“也不瞞殿下,在下此番來是給令弟打前站的,臨行前天子曾下口詔,若是明年還不能平定百濟亂賊,便以令弟為神丘道行軍大總管,統領大唐、新羅二國之兵,鎮撫海東之事!”

  聽到劉仁軌這番話,金法敏臉色大變,也難怪他如此驚駭,原來上次唐軍渡海滅百濟,擔任神丘道行軍大總管的便是蘇定方,而副總管便是金仁問。當初出兵前金庾信就曾叮囑過自己:金仁問雖然是骨肉兄弟,但在唐國已經十餘年,心意難測。要提防唐軍滅百濟之後,立金仁問為傀儡,反手把新羅也給滅了來個假道伐虢,一石二鳥。果然唐軍滅百濟後,便與新羅軍起了衝突,若非隨後百濟形勢不穩,蘇定方又急著回國指揮對高句麗的戰事,只怕兩邊就打起來了。金法敏外表恭順,內實戒備,好不容易才應付過去。而如果劉仁軌所言屬實,那他雖為兄長,繼承順位在金仁問之前,但金春秋繼位本來憑的就不是血統禮法,而是結好大唐改革內政的功績,而若論功績,金法敏拍馬都追不上金仁問,弟弟又有大唐這樣的強力外援。這般看來,即便有金庾信這種大佬支持,這場兄弟之爭最後的勝利者也多半是金仁問。

  “天使所有不知,在下雖在海東,但對上國的一番拳拳之心,卻也不亞於舍弟!”

  “那殿下的意思是?”

  “天使請放心,我一定會全力在父王、大將軍面前勸說,促成出兵平百濟之亂之事的!”金法敏拍著自己胸脯,沉聲道。

  “那就有勞殿下了!”劉仁軌笑道。

  新羅京城金城(今韓國慶尚北道慶州市)。

  “父王現在如何,我要立刻見他!”金法敏將韁繩和馬鞭交給侍衛,向王宮總管問道。

  “陛下剛剛吃了藥,正在休息!”總管恭謹的低下頭:“大將軍吩咐,您一回來就讓我帶您去他那兒!”

  “好!”金法敏在總管的引領下登上階梯,穿過庭院,四邊都是堅固的花崗岩牆壁,上面是華麗繁複的壁畫,那是描繪新羅歷代“花郎”們的英勇事蹟的,在內門的右側工匠們正在描繪的正是金仁問正率領軍隊踏入泗沘城門的畫像,這讓金法敏下意識的加快了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