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韋伯 作品

第三十章 回憶


  劉仁願唇邊露出一絲苦笑:“三郎,你知道我的第一次出征是什麼時候?”

  “屬下不知!”

  “那是貞觀十八年(公元644年)的事情了!”劉仁願走到窗戶旁,看著窗外的鵝毛大雪,陷入了回憶之中:“家父官至右驍衛大將軍,憑藉門蔭我一出仕便得以在先帝身旁捧刀侍衛。我們聽說先帝要親領大軍,征討高句麗,為中國子弟報父兄之怨,都雀躍不已,紛紛收拾甲兵弓馬,打算立下大功,留名青史。次年二月我們來到遼澤前,才發現眼前是一片白茫茫沒有邊際的沼澤湖泊,先帝下令各軍留下輜重,挖土伐木造土梁,我記得在遼澤一共走了七天,沿途骨骸相望,遍於原野。先帝下令將屍骸收容,運回中國掩埋——”說到這裡,劉仁願低下頭去,厚實的手掌捂住雙眼,雙肩微微抽動。

  聽到這裡,王文佐也明白過來。劉仁願口中的“先帝”便是唐太宗李世民,而遼澤中的那些骨骸便是數十年前隋煬帝征討高麗時葬身於遼澤的中國子弟,當時全中國也不過五六千萬人口,而隋煬帝累次所動員的兵力便有百萬,其中多半都葬身於遼東,由於隋軍和唐軍的核心力量都是關中子弟,可以說當時隨太宗皇帝東征的唐軍士兵幾乎個個都有父兄死於徵遼之役,回想當時看到親人白骨露於荒野數十年卻無人安葬,饒是劉仁願這等鐵漢也不禁掩面落淚。

  “先帝心地仁厚,果然是菩薩天子!”

  “是呀!”劉仁願擦去眼角的淚珠:“對了,我剛才講到哪裡了?”

  “您方才說到渡遼澤時看到許多骨骸,先帝下令將其運回國中掩埋!”

  “哦哦!渡過遼澤之後,先帝下令毀去河梁,以堅將士之心。先破遼東城、殺高麗賊萬人,後破勢如破竹,連破十餘城,兵鋒直抵安市城。高麗賊以傾國之師來援,先帝設伏出奇兵,大破援兵,斬俘數萬,餘賊依山固守,先帝令斷其歸路河梁,四面合圍,賊人援兵無奈只得請降。只可惜安市城堅兵精,屢攻不下,遷延時日,待到天氣日寒,軍中糧盡,先帝不得不撤兵。撤兵渡遼時,正好遼水上漲,原有的土梁被沖壞,我們不得不重新整修,為了爭取時間,先帝甚至將自己的坐騎也拿出來馱運柴捆。在渡過遼澤時,天降大雪,許多袍澤衣衫盡溼,澤中無法烤火取暖,多有被凍死的,陛下還特地下詔書讓州縣在遼澤入口點起篝火讓士兵烘烤取暖,這才保全了大多數人的性命,但戰馬卻凍死了許多,十萬馬出征,回來的不過八千。”說到這裡,劉仁願撩起左袖:“你看,這兩根手指便是回程渡過遼澤時受了凍瘡,不得已截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