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六隻魚 作品

第五十四章 回吉春幹啥


  “秉昆,你姐是學業有成了之後,回報家鄉。老馮那麼大一個詩人,你姐也是研究生,兩個人都是高學歷人才,你怎麼能說他們是混不下去了啊!”

  本來前幾年,周秉義對周蓉態度已經冷澹下來了,現在知道周蓉要回吉春,周蓉又變成好妹妹了。

  “我可去你的吧,那倆都什麼人啊人才。老馮現在整天在筒子樓裡面柴米油鹽圍著灶臺轉,跟一堆老孃們家長裡短,早就已經是江郎才盡,寫不出好詩,又維持不了人情世故,被作協的那些人都給排擠成什麼樣了。

  周蓉更別說了,本事不大,心比天高,就算是讀了個研究生,但非想找個重點大學教書去,她配嗎,配鑰匙啊。他倆就是在京城混不下去,沒有了前途,想躲小地方去了。”

  周秉昆因為喜歡看周蓉的笑話,對周蓉的情況,還是挺了解的。

  現在這兩年的時候情況可以說,其他人家裡基本都是越過越好,周蓉一家是隨著孩子越來越大,開銷越來越大,過的是越來越困難了。

  從進城之後,這些年周蓉家的生活水平,就一直在退步。

  這三年,周蓉家裡,還少了冤大頭蔡曉光。

  蔡曉光畢業之後回了吉春工作,不在京城,沒有人填坑,周蓉就過的越發不順了。

  “咳咳咳。”周秉義只能用乾咳掩飾尷尬,對於周蓉家的情況,不是不瞭解,真的替周蓉解釋不了了,之後轉口說道,“你們家三年了,都沒回吉春,這次畢業放假能回來嗎?”

  準確的說,周秉昆一家,其他人沒有回吉春。

  但是周秉昆,還是回去了幾趟的,都是回去簡單的探望一下李素華,朋友小聚一下,處理一點雜事。

  比如說是,把鄭家在太平胡同的房子,給修葺了一下,又找了合適的租戶,給租了出去。

  比如說是,租的小院到期之後,周秉昆把租的那套蘇式小院買了下來。

  “回去,等我忙完學校這點事了,我也回去吉春。”

  這次回吉春,就不是周秉昆一個人要回去了,一家的老老小小,都要回去。

  主要的是鄭大娘的年紀大了,身子骨從開春之後,一下子垮了下來,接近於油盡燈枯,沒有太長的日子了,想要落葉歸根。

  大概也就是最後幾個月的時間了,鄭娟和光明,都想陪著鄭大娘在吉春走完這最後一段路。

  “回來就好,回來了多去看看咱媽,咱媽在家是老惦記你們了。”

  對次的教育也是有效果的,現在周秉義已經不追求,把李素華完全拋給周秉昆了,能讓周秉昆給接手幾天,自己輕鬆幾天就很滿足。

  “行,我回去了之後,會過去看看她的。也不要只說她惦記我了,你就算住在吉春,她不也是天天惦記著你嗎。”

  ...

  畢業了之後,把京城這邊的事,簡單的安排一下,主要是周秉昆和光明請假,周秉昆又帶著一家子老老小小的回了吉春。

  在家裡把鄭大娘安頓好,又帶著一家熟悉了幾天吉春之後,周秉昆回了光字片。

  光字片的環境更髒亂差了,光字片條件最好的時候,算起來還要算到周秉昆五歲以前的時候。

  這些年這片地方,像是被遺忘了一樣,各種配套設施,還是前一些年那些老配套。

  電路沒有經過改造,隨著私搭亂建的房子增多,到處都是私拉亂扯的線路。

  都八十年代中期了,自來水也沒有通到居民家裡,用水還是跟以前一樣,需要去排隊挑水。

  下水方面還是沒有,泔水還是需要去提著泔水桶,走好遠才能倒進下水道。

  這些方面就是老化了一點,大概還算和原來一個檔次。

  路面的話,就是真的算是一年比一年的差了,路面被挖的坑坑窪窪之後,也不知道哪個小天才想出來的,把生活垃圾填進了坑裡。

  走起路來,那是一走一個坑,一腳一鞋子垃圾。

  沒有用水泥硬化起來不說,就是找點渣土,把路上的坑給墊一下都沒有。

  光字片的環境,只能說越來越符合自己的定位,吉春的貧民窟,越來是越不宜居了。

  改革開放已經五六年了,光字片是沒有受到任何的正面影響。

  到了周家門口之後,也可以明顯的看出來,周家老屋也破敗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