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空缺


通了廣播之後,下工之後就不見了在村裡聚在一起聊天的人了。

都是回到家裡聽廣播,這個熱乎勁,一時是肯定消散不下去,瞭解時政要聞,天氣,知曉縣、公社、大隊要抓的中心工作。

每天還能從門頭喇叭裡聽到《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樣板戲,革命歌曲,相聲,評書也是應有盡有。

小喇叭可能在其他地區不稀罕,聽了十幾年的都有,但是對於剛通電的罐子村來說確實是新鮮事物,罐子村人還真沒少羨慕石圪節大隊村民家裡都有小喇叭。

當然了罐子村現在也是其他村子羨慕的對象,少安就對罐子村通電之後的廣播羨慕的不行。

今年的冬季基建任務是還是修水利,這種任務,村民就要比給雙水村修梯田熱情高漲很多。

等農田的事情忙完,各村就被組織起來修大堤,一個生產隊為一個單位,一個標段,明細任務要求,提前完成可以提前回家。

拿到任務統一全員上堤興修,路比較遠吃住在大堤上,搭臨時草棚,男人住一個草棚,女人住一個草棚,照明用馬燈。

7點開工挑土,上午9點休息半小時,中午11點半吃飯休息一小時,下午14點再休息半小時,18點下班吃飯,20點熄燈睡覺。

壯勞力都去基建工地,留在村裡的勞動力也不閒著,只是比較鬆懈些,不是那麼忙,農民幹活有說有笑的,家長裡短的,生產隊長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小麥草要鋤一下,農家肥要挑到大田,農田溝渠要剷草清淤,道路修整一下,小水利要加固除險。另外會比較多,總結會、表彰大會、批判會、鬥爭會、學習會、評比會、憶苦思甜會等等。

當然了掙的公分也是相對公平的,去了基建工地的都是滿公分,留在村裡的就相對的少一些。

農村基建還是有很大價值的,不管是修水庫和修堤壩,修河道,修梯田,要不是公家組織,讓村民自己來修,缺少大型機械設備的年代,做不了大工程,幾十年後再來看,好多的農田基礎設施,也都是這個年代打下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