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睡到下午醒 作品

第三百五十一章:婚前禁止澀澀?!



 秦國曆來缺少文人士子,所以秦國會格外優待從他國來的士子。

 但無論歷代秦王如何優待那些他國來的士子,國籍卻往往還是成為了那個讓外來士子們一心為秦國效力的最大阻礙。

 絕大多數士子都心存母國,在遇到秦國與母國發生利益衝突之時,難免會心向母國。

 畢竟那些外來的士子入仕之初,又有幾人最初的目標不是自己的母國呢?

 小打小鬧倒也罷了,但若是讓母國傷筋動骨了,乃至有亡國之危,又有多少人能忍心?

 例如當年為惠文先王效力的犀首公孫衍,身為魏人指揮包括秦軍,於河西一戰之中斬首魏軍八萬,助秦國徹底奪回河西。

 要知道,彼時的公孫衍在秦國何等威風?

 彼時,“智囊”嬴疾、“崤函烈虎”嬴華、司馬錯等一眾大秦名將,全部居於公孫衍麾下,聽憑指揮。

 戰後公孫衍升任秦國大良造,與宗室子弟嬴辛發生衝突,雖然的確是嬴辛犯錯,但惠文先王卻沒有顧及同宗情面,也無視了嬴疾、嬴華二人的求情,判了嬴辛斷臂之刑。

 但公孫衍依舊頭也不回地回了魏國,併力促合縱抗秦。

 哪怕是當年張儀也多次在外交政策上選擇拉攏魏國,希望使母國站在秦國的戰線,在不違背秦國利益的情況下幫助母國。

 這便是在這個大一統僅僅是提出卻無人踐行的時代無法避免的弊端,哪怕是在極盛時期的時期,也從任何一國諸侯的子民自稱周人,他們只會自稱秦人、楚人、齊人……

 哪怕是到了百餘年後以同姓子孫分封各地的漢朝,也免不了在僅僅過了兩代的情況下便因為缺乏大一統思想而出現大規模的叛亂。

 不過,也有些諸侯國的百姓以及士人,他們的思想格外的與眾不同,在這個時代甚至有些離經叛道。

 那便是衛人。

 傳說中,衛地是水神共工的故鄉,共工作為水神,以桀傲不訓聞名,《列子·湯問》曰:“共工氏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折天柱,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百川水潦歸焉。”

 而衛人作為共工之後,似乎也繼承了這種桀驁和叛逆,屢次反抗周朝。

 《詩經》的《國風》篇中,《衛風》之中的詩往往充滿了反抗、鬥爭和批評的觀念,哪怕是面對統治階級,也毫不留情地以“碩鼠”比之,厲聲怒喝“不死何為”。

 衛人的報國之心也是極其強烈的,否則也不會在這片土地上誕生歷史上第一位愛國女詩人許穆夫人了,但衛國的統治階級早已飽和,而且僵硬固化,高層貪腐無能,這導致了許多衛國的士子報國無門,就連出身在“家累萬金”的富裕家庭的吳起傾家蕩產為自己謀求施展拳腳的機會都失敗了,以至於無數衛士人的愛國之心產生了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