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睡到下午醒 作品

第二百八十九:杜郵怨氣的爆發!



 對於王翦的承諾,嬴政是滿意的。

 王翦的意思是,他打算將東鄉王氏一族族中男丁悉數徵召入伍,是戰至族滅為止之意。

 承諾,在這個時代的約束性是很強的,哪怕到了三國鼎立的後世,某位時任大魏太傅的司馬宣王也依舊憑藉著指洛水為誓的方式策劃了一場驚天騙局。

 當然,嬴政也不可能只留王翦一個人管理內史之地。

 並非是不信任王翦,否則他就不會將內史掌管的虎符以及中尉的虎符都留給王翦了。

 說到底,王翦終歸只是武將,他給予王翦內史之職,只是不希望屆時王翦面對敵人時,受到權力上的約束導致由於戰場外的因素落敗。

 掌兵以外的職責,還是要交給其他人的。

 而作為輔佐王翦治理內史一地的副手,不僅要有足夠的忠誠度,而且要有足夠的能力。

 這樣的人,其實不難找,畢竟嬴政身邊如今聚集著不少賢才,他的郎官中有不少人都能勝任這一職位。

 李斯、羋啟、羋顛、蒙嘉、馮去疾和馮劫……

 一個個郎官的名字在嬴政的腦海中閃過……

 最先被排除在外的是蒙嘉。

 雖然中庶子蒙嘉出身蒙氏,不僅有著軍方背景,而且為人圓滑擅長結交他人,和王翦共事不會有什麼問題,也會得到王翦的充分信任,但蒙嘉的才能不足以治理內史一地。

 李斯,他想帶在身邊。

 李斯更加明白他的心意,很多事情的確交給李斯來操辦更加合適。

 而且李斯出身楚國上蔡的沒落家族,在秦國沒有底蘊。

 作為實際上的內史,名義上的副手,定然會被許多人時刻關注,要做事時也並非那麼方便,恐怕也會有一定的阻力。

 李斯不僅在秦國缺少支持,也沒有什麼在地方任職的經驗。

 所以李斯不合適。

 而羋啟和羋顛二人,雖然是他的郎官,但早些年在秦國便已經在地方就職過。

 但嬴政對二人不放心。

 這一次合縱聯盟,楚國是首倡者,楚王完是合縱長,但嬴政並沒有對楚繫有任何打壓,甚至不少要職也依舊還是由楚系之人擔任。

 可羋啟和羋顛二人不同。

 楚王完,是他們的父親。

 羋啟和羋顛若非當年是楚王完在秦國當質子時生下,逃離秦國時被無奈留下,否則二人應該被稱為公子啟和公子顛。

 嬴政對於羋啟和羋顛很信任,因為二人的經歷和嬴政幼年是一樣的,當年嬴子楚也是不得不將嬴政留在趙國,只是嬴政和母親趙姬成功回到了秦國,但那種滋味,嬴政感同身受。